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生命科学分论坛征稿通知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按照我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方针,旨在活跃研究生群体间的学术气氛,建设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各院校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校内外相关研究单位之间的科研合作架设“桥梁”。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了我校生命科学分论坛的组织筹办工作,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曾于2005年举办了首届以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生命学院为主的生命学院院长国际研讨会,并参加了两次北京“四校”生命科学研究生学术沙龙。基于此,特将本次生命科学分论坛扩?湮揽乒の舾咝<氨本┎糠指咝Q芯可蒲а趼厶场?
按照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学术建设的相关精神,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面向委内外各高校、研究所研究生征集学术论坛论文,论文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评审,将评选出的优秀论文推荐在相关期刊上发表。
本次学术论坛活动,将?牍揽乒の舾咝:捅本┎糠种咝5淖已д撸芯可聿渭樱焓崩醋匀饔泄馗咝:涂蒲性核闹诙嗖┦亢退妒垦芯可脱Э魄把匚侍夥⒈碚嬷萍箍致邸;嵋槠诩浣枇⑷舾煞只岢。芯可戆捶只岢〉牟煌魈饨醒跹芯砍晒谋ǜ婧徒涣鳌M苯柩跎沉ㄌ庋刑只帷⒀芯可嘌逃ㄌ庋刑只嵋约鞍才叛芯可喂垩啊4送猓厶郴菇肷蒲Ъ跋喙亓煊虻墓谕庵摇⒀д吆陀判闫笠导矣牖嶂傅疾⒕陀泄匮Э频姆⒄辜扒把匚侍庾鲎ㄌ獗ǜ妗?
一、征文对象及参会人员
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全国其他高校、研究所研究生
二、征文范围及论坛研讨范围
1. 重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2. 蛋白质组学及新技?跣路椒ㄑ芯?
3.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4. 空间生物和医学研究
5. 生物工程与过程工程研究
6. 药物生物技术研究
三、征文要求及说明
1、论文需提供中英文摘要(300~600字),正文字数6000字以内。
2、论文如涉及保密内容,请提前与论坛组委会说明。
3、论文全文需采用word2000以上版本,论文写作格式请见附件,请按要求撰写。
4、论文需提交电子版本。
5、论文提交通过bityjshlt@163.com专用邮箱开展
四、时间节点
l
l
l
l
l
五、注意事项
1. 论坛提供参会人员学术资料。
2. 论文提交通过bityjshlt@163.com进行网上投递,邮件请注明本人基本信息,并及时论坛组委会核实是否收到。
3. 论坛将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从来稿中评选出大会优秀论文。论文需提交论?娜摹⒄?Poster张贴海报。入选论文将在评审后及时告知作者,如需在论坛进行交流,作者还须准备相关PPT文件。
4. 大会将对论文编辑成集(附全文光盘),并将评选出的优秀论文推荐在相关杂志上发表,版面费由论坛组委会提供,并向优秀论文作者颁发奖金。
5. 论文及论坛期间产生的学术成果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附件1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之一,当今一些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命科学成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面对新世纪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学科高度交叉的基础上,以“健康、快乐、团结、发展”为学院的文化内涵,建立了高度开放的学科平台与灵活高效的队伍建设机制与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重点发展、以点带面的生命科学学科发展体系。目前,教学、科研及产业化工作蓬勃发展,形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产、学、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由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以及航空、航天和航海医学等五个一级学科构成。学院现设三系、一所、两中心,即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药学系;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为主的航空、航天和航海医学研究所;以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验中心和以科研开发、技术成果转化为主体的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拥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命信息工程和制药工程九个硕士点;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生命信息工
学院目前有教师68人,其中有院士一名,教授九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以上,有相当一批教师具有长期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同时聘任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的科研方向涵盖生物医药与生物材料、生物分离与分析、蛋白质组新技术与新方法、重大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医学图象处理、生物信息学等
学院还建成了三个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包括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磁共振影像技术与系统(设备)联合实验室”、医学检验工程中心、这些实验平台在近三年购置了大量先进仪器设备。
学院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的一流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签订了以师资培养、学生交流、学术交流与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协议。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2007年6月承办了“2007 IEEE/ICME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术大会”。
学院开展了多次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学者学术讲座,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即将举办的“2007年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及北京部分高校研究生生命科学学术论坛”的前身为我院举办的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论坛和我院参与发起的北京“四校”(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生学术沙龙。
附件2:
稿件格式
投稿时,应提供关于个人学术背景、课题研究背景和论文发表情况的简介。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信箱、文摘、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与中文相应的英文部分(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
文稿篇幅(含正文、附录、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文摘):一般不超过10000字。
文稿卷面:用A4纸打印。用5号字排版,行间距等于1倍字高。中文文稿各边空白不小于
文稿首页下方应含有作者简介和基金项目等注释。
通讯作者:姓名,职称,学位;电话;E-mail地址。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全部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文摘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4个层次。研究方法中可有主要的原理、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或软件;结论中可有成果或应用情况。
中文文摘字数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应有3~8个。词与词之间用“;”分隔。符号和缩略语应予说明。
中图分类号应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找。
英文文题一般不超过100个字符。英文文题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作者姓名:顺序排列与中文相同;姓名之间以“,”分隔。中国作者姓名应?春河锲匆粜捶ǎ悍中铡⒚讲糠郑恍赵谇埃诤螅凰跣矗涣秸咧洌钥崭穹挚恍盏娜孔帜复笮矗牡谝蛔帜复笮矗溆嘈⌒础?
作者单位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加国名。
英文文摘字数为100~150单词,其内容应与中文文摘相对应。符号和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英文关键词:其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应格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量的符号(如: x, y, z)、一般函数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
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
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
数值的表示: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量的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
层次标题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序号左顶格,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这时,左起退2字排。
引言不写编号和标题。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雌湓谡闹斜灰玫乃承颍耐骋挥冒⒗炙承虮嗦搿@和?1、表2、文献[3]、式(4)、定理5等。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8幅。插图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
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
墨线图:图形规正,墨色黑,线条匀,主、辅线粗细分明。轮廊用粗线,粗线宽度为
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分度值宜为2、5的整倍数。
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或“分数”。
表格(指量表)应使用三线表表示。“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数据表底线。
表格的宽度:最好设计成25汉字(相当于48字符)以内。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
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数量不应少于15条。采用顺序编码制。
为便于国际检索,特要求将非英文的参考文献译成英文。
在参考文献表中:作者姓名全部都写,姓名之间用“,”分隔。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国外作者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姓的字母全部大写,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其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举例如下:
1. 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2. 专著:[标引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3. 译著:[标引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4. 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文题[A].编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5. 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6. 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7. 技术标准:[标引序号]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8. 技术报告:[标引序号]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9. 报纸文章:[标引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0. 在线文献(电子公告):[标引序号]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11. 光盘文献(数据库):[标引序号]作者.[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