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与联谊活动系列报道之四
供稿: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王燕平 编辑:刘淑鲜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学期末。前一段时间我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忙于毕业论文答辩、做开题报告、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这几天终于能够小小地喘上一口气了!不过此话说得为时过早,这不,小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
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热浪袭人,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打破我院青年教师的活动计划。
7月4日,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与联谊活动”终于到达了她的第四站——参观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是我院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系,2003年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最终认定的有发动机实验室、热工与流体力学实验室、涡轮增压实验室、计算机应用与仿真实验室、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实验室。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黄若教授对每个实验室的情况都了如?刚啤木时ǜ嬉约霸ㄉ畹闹对煲栌昧擞牖崆嗄杲淌Φ囊恢潞闷溃?
发动机实验室建成于1955年,现有房屋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发动机实验间9个,4个为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化实验台,3个附件实验室,1个CAD/CAT实验室,配有20余台微机和电控开发系统,1个测试中心,发动机台架测试功率从63千瓦到1200千瓦,包括德国SCHENCK 公司和SIEMENS公司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台,利用211工程建设购置的柴油机气态排放物检测仪和颗粒排放检测仪,以及激光测速仪,固定资产700万元左右。
发动机实验室共承担本科生课程5门,同时承担了多项科研工作,“九五”重点科研项目“高效柴油机演示验证”、“32位机柴油机电控系统”、“柴油机蓄压式供油系统研制”、“高效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等项目都涉及当前发动机发展的最新技术,正是在科研的基础上,我们才对本科生开设了选修课“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去,取得较好的效果。“发动机排放与控制技术”这门课程也融入了任课教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
最近,发动机实验室正在进行更新改造,新型的“氢气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再过数个月发动机实验室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您的面前。
发动机实验室青年教师周磊正在讲解新近研发的氢气发动机
热工与流体力学实验室属于教学型实验室,于2001年由始建于1953年的原热工实验室和原流体力学实验室合并而成,位于车辆实验楼,使用面积600平方米,仪器设备共50多台套,总价值200多万。
热工与流体力学实验室主要完成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和考察综合能力的场所和平台,同时参与并承担一些科研项目,根据所承担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特点,进行一些基础课题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建设,目前该实验室依托工程热物理学科(硕士点)、人机环学科(博士点)、流体机械学科(博士点)的建设,正逐渐转型为教学、科研均衡发展的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传热传质机理与应用;能源开发利用;人、机与环境工程;流体机械等,开设了热工基础、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实验。
热工与流体力学实验室青年教师张敏弟讲解得十分投入
自被学校列为“985”实验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后,该实验室组织并投入专门人力、物力,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及建设类型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认真研究了如何把实验室建设为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基地,为其提供一个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的集设计、操作、实验为一体的基础性平台。实验室还规划突破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对象,逐步实现面向全校以及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资源,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始建于1958年的涡轮增压实验室是我国最早从事民用动力及增压技术研究的单位,是一个以科研为主兼顾教学的实验室。实验室在增压技术,实验设备和技术人员等方面有着很强实力, 实验室总面积11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200万元。大型设备有涡轮性能试验台、压气机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性能试验台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等。具有Numeca叶片机械计算分析软件。
实验室正在筹建动态涡轮性能试验台、增压器动态强度试验台、高原模拟发动机与增压器匹配实验室、小型燃气轮机及其配件实验室、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和叶轮机械设计软件Concept等项目。
涡轮增压实验室所从事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内燃机增压技术,地面燃气轮机技术和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在内燃机增压技术特别是叶轮设计技术、增压器调节技术、增压器新产品开发和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技术研究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计算机应用与仿真实验室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的CAD/CAM教研室和发动机教研室结构强度学科组于2002年合并建立,是专门从事车辆及动力机械现代结构分析和实验教学与科研的专业实验室。
计算机应用与仿真实验室的青年教师廖日东正在演示讲解
计算机应用与仿真实验室主任张卫正在讲解该室研发的最新技术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实验室在车辆及动力机械 产品复杂结构的线性或非线性刚强度分析、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多体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润滑和冷却系统分析、结构热负荷和热损伤试验等现代分析 与试验领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家"211"工程和国防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实验室建有高性能计算分析条件(包括SGI工作站2台,微机20余台 及多种商品化设计分析软件)以及结构疲劳强度和热冲击试验设备(包括从俄罗斯引进的"发动机受热件加速热疲劳试验装置")。 迄今,实验室已为国家和相关合作单位完成科研课题数十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汽车动力性与排放国家专业重点实验室是由国家教委立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建成的,1994年开始建设,1995年建成,1996年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正式开始工作。2000年经过了北京市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北京市环保局的资格认证,现为北京市环保局轻型车排放认证单位以及国家环保局柴油机和重型汽油机排放认证单位。
汽车动力性与排放实验室青年教师高力平正在认真讲解
汽车动力性与排放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汽车排放标准研究、排放实验室能力建设研究、排放测试技术研究、汽车振动与噪声研究、生物油料及代用燃料研究、发动机的排放控制研究等。
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共计34台套,其中:2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7套。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教学和科研及实验室建设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配合北京市环保局进行汽车排放检测的项目研究,为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了相关标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验室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各种条件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开拓思路,大胆进取,以实验室为依托,整合各专业的力量,力争综合型的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