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新发布通知公告0条 | 上传规范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参会指南

发布日期:2007-05-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筹备组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生学术论坛

Doctoral Academic Forum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5.12-2007.5.13

 

参会指南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热烈欢迎参加“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学者代表!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

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地点

512

8:008:50

参会报到

中心教学楼
报告厅

9:009:30

开幕式

94012:00

大会主题报告

14:0017:00

大会主题报告

中心教学楼
报告厅

513

8:301200

博士生报告、研讨

研究生楼

分会场

14:0015:30

大会特邀报告

七号楼报告厅

15:3016:10

闭幕式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

参会须知

一、    报到程序

领导及嘉宾:

请于5128:30前到中心教学楼一层报告厅右侧门口《嘉宾接待处》签到,将由礼仪负责您的接待工作。

投稿作者:

请于512日早8:30前,持本人证件至中心教学楼一层报告厅右侧《代表报到处》报到并领取论文集及参会纪念,宣读论文作者同时请提交演示PPT文件

博士生、研究生及其他听众:

请从中心教学楼一层报告厅左侧听众入口进入会场。观众入场截至时间为早8:40

 

二、    博士生分组讨论

请根据后附的分会场讨论安排按时出席。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

会议安排

 

开幕式议程

  期:5129:00930

  点:中心教学楼报告厅

主持人:张辉

 

时间

内容

08:30-8:50

请专家到【中心楼报告厅休息室】参加座谈

850

请专家进入开幕式会场,并在主席台就座

900

介绍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

905

校领导宣布大会开幕

910

校领导致词

915

倪光南院士讲话

925

学生代表发言

930

开幕式结束


 

大会主题报告

 

  期:512 940-1200

 点:中心教学楼报告厅 

主持人:张辉(上午)、韩磊(下午)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单位

9:5010:50

韩燕波

面向服务的业务端编程范型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1:001200

柴玮岩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14:0014:50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探讨--可视化模型驱动的软件质量工程(MD-SQE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15:0015:50

刘炳华

科学构建信息安全和谐环境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16:00-16:50

何铁宁

武器的模拟(仿真)引领计算机发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仿真中心


 

大会特邀报告

 

  期:513

  点:七号教学楼报告厅 

主持人:张辉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单位

14:00-15:30

王守觉 院士

信息科学的一个新的方向---高维仿生信息学

中国科学院


 

分论坛博士生报告、学术讨论

 

会场一:软件理论与工程

 

  间:5138:3012:00

主持人:安志军

  点:研究生楼 - 501

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牛振东,宋瀚涛,樊孝忠,陈英,张雪兰

序号

题目

时间

报告人

1

Optimal Task Scheduling Algorithmic for TriBA A Novel Scalable Architecture

8:308:45

Haroon

2

基于HPSG文法的Web问答技术研究

8:459:00

郝敬敏

3

基于本体的受限领域问答系统知识库的构建及答案抽取

9:009:15

陶利强

4

基于查询的自动文摘技术研究

9:159:30

蒋效宇

5

基于关联?嬖虻男麓适侗鹧芯?

9:30-9:45

李钝

6

基于问句语义表征的中文问句相似度计算方法

9:45-10:00

陈康

茶歇      10:00-10:10

7

基于一种最短路由问题的遗传算法研究

10:10-10:25

高兰芳

8

基于语义??Web用户会话识别算法研究

10:25-10:40

张辉

9

科技术语属性抽取方法研究

10:40-10:55

王璐

10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研究综述

10:55-11:10

徐晓梅

主持人总结,论文讨论    1110-1200


 

会场二:网络与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

 

  间:5138:3012:00

主持人:周瑞涛

  点:研?可?-502

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曹元大,胡昌振,谭毓安,古志民,廖乐健

序号

题目

时间

报告人

1

A new mobile Agent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8:308:45

张振川

2

Data Flow Optimization based Business Process Partitioning

8:459:00

翟严龙

3

SP2PRep:一种新的超级节点对等网中的声誉管理协议

9:009:15

金瑜

4

一种新的信任评估模型

9:159:30

张子剑

5

RR-Chord:一个基于Chord的低开销的快速查询P2P系统

9:30-9:45

任小金

6

模糊约束的网格服务流程编排方法及其性能评价

9:45-10:00

刘丹

茶歇      10:00-10:10

7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MAC协议研究

10:10-10:25

王明飞

8

一种改进的OFDM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

10:25-10:40

郑培超

9

一种新的快速布署的P2P覆盖网络

10:40-10:55

杨明华

10

自管理机密网络的分布式匿名路由协议研究

10:55-11:10

于炯

主持人总结,论文讨论    1110-1200


 

会场三:嵌入式计算、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智能信息处理

 

  间:5138:3012:00

主持人:左琦

  点:研究生楼-506

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贾云得,刘玉树、丁刚毅,战守义,陆耀,石峰

序号

题目

时间

报告人

1

基于移动平台的无线对等网络MP2P技术研究

8:308:45

梁野

2

一种偏斜相联对象Cache研究与设计

8:459:00

计卫星

3

基于ICONDENSATION的人手跟踪与手势识别算法

9:009:15

刘法旺

4

A Practical Calibration Method for Multiple Cameras

9:159:30

张柳新

5

判?鹁劾嗲度胗糜诨谕枷窦娜肆呈侗?

9:30-9:45

赵友东

6

A Fast Stereo Matching Using Image Segmentation for High Quality Dense Disparity Maps

9:45-10:00

刘继乾

茶歇      10:00-10:10

7

EyeScreen: A Gesture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On-Screen Objects

10:10-10:25

李善青

8

Tracking Articulated Hand by Learning Intrinsic Structure of Motion

10:25-10:40

吴心筱

9

TEXT SUMMARIZATION BASED ON THE SENTENCE SPACE

10:40-10:55

朱铁丹

10

数据网格副本定位机制综述

10:55-11:10

李文清

主持人总结,论文讨论    1110-1200


 

分论坛安排汇总

(5月13)

 

分论坛方向

地点

时间

主持人

会场一:软件理论与工程

研究生楼501

8:30-12:00

安志军

会场二:网络与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

研究生楼502

8:30-12:00

周瑞涛

会场三:嵌入式计算,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智能信息处理

研究生楼506

8:30-12:00

左 琦


 

闭幕式议程

 

  期:513 

  点:7号楼报告厅 

主持人:张辉

 

时间

内容

1350

参会人员入场完毕

1400

宣布论坛特邀报告会开会

1400

王守觉院士作报告

1510

报告会结束

1520

闭幕式开始,介绍出席的领导与嘉宾

1535

论坛总结

1545

点评教师代表宣布优秀论文名单

1550

颁发论文证书-

1600

校领导讲话

1610

宣布大会闭幕

 

嘉宾简介

倪光南 简介

倪光南,汉族,1939 年生,浙江镇海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后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40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计算所研究员。(摘自倪院士的博客)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学者之一,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汉字处理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在企业亦由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随后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型机,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联想微机成为联想公司的主要业务。上述二项拳头产品,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致力于在中国推进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以及基于国产CPU和Linux的网络计算机等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


 

韩燕波 简介

韩燕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入选中科院海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兼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计算机学报等杂志的编委和山东科技大学服务工程研究所所长。当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分布系统应用集成、基于互联网的智能信息服务、环境敏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服务组合、信息融合、业务流程管理和协同、最终用户可用的网络应用“编程”方法和语言、服务网格中间件、以及上述技术的行业应用等。在数据库、工作流、分布对象中间件、移动计算、网格计算和软件基础理论等多个领域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包括德国科教部专项、美国自然基金会的基础研究项目、国家863专项、国家基金、国家十五攻关以及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及行业应用等科研和工程项目近30项,撰写或合作撰写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专利10余项。

 

柴玮岩 简历

柴玮岩,男,1962年4月生,198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Rensselaer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总装装甲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计算机仿真及车辆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多个型号项目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


 

刘超 简介

刘超,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监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软件质量、软件测试、面向对象技术、软件过程改进等。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技术重点课题、国防预研项目等,组织开发了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平台QESuite和面向对象软件分析与测试工具QESat/C++&Java。主要承担的课程包括研究生学位课程《软件工程与软件体系结构》、本科生选修课程《面向对象技术》、留学生学位课程《Software Engineering》等。 1995年至2002年,创建北航Lotus软件质量工程中心,并任中心主任。1991年1月至1994年4月公派赴美国Advanced Software Automation, Inc.,参与软件测试与分析理解工具Hindsight/C&C++ V3.0等产品的开发。

 
 
刘炳华 简介

刘炳华研究员1998年在东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从事信息安全工作。刘炳华博士1982年从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至今,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航天测控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为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曾获得国家部委级和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 等奖励10余项,出版《信息安全工程方法与实践》等著作3本;获得教育部和中宣部授予的荣誉称号,担任过第7届全国青联委员,两次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被北京大学特聘为兼职教授,任总装备部某安全保密专家组专家。


何铁宁 简介

何铁宁,1970年生,博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仿真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以及数值模拟仿真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获得了省、部科技进步奖十余项,撰写的论文数十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武器结构的数值模拟与工程仿真。

 

王守觉 简介

王守觉院士,1926年6月27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半导体与信息科学专家,是我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奠基人之一。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5年获上海市劳模,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1980年当选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现为《电子学报》编委会主任,《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会主任,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主席。王守觉院士早年研究解决了“两弹一星”所需计算机的基础器件:1958年研制成中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频率由2兆赫提到200兆赫,解决了高速晶体管化计算机的需要。1963年在我国首先研制成硅平面工艺和平面器件,提供了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109丙机的基础器件。研制成国内最早的4种固体组件,为专用微型机创造了基本条件。 1978年在国际上最早发表并研制成了集成模糊逻辑电路,十五年后,使我国8位D/A转换器速度提高了20倍;二十年后,创新思想应用于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DDS芯片,合成时钟频率达2GHz,超过了国际同类速度最快的产品近一倍;在高端射频芯片“WLAN”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研发成功符合IEEE 802.11a标准的5GHz频段的无线宽带的“WLAN” 芯片。获得早年国家发明奖1项(1964),国家新产品一等奖1项(1964),中科院一等奖1项(1980),二等奖3项(1983、1992、1996),三等奖1项(1986),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1996),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1)和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杰出科研奖(2002)。 1990年起,王守觉院士致力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机器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基础研究,研制了系列化的神经计算机,开创了用神经网络对多变量控制生产系统进行总结经验全局优化的方法。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新理论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仿生模式识别”和“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 新理论新方法,用于模糊照片的清晰化处理取得了十分优异的?导市Ч橹ち苏庵中路治龇椒ǖ挠行浴U庵中吕砺坌路椒ㄊ蛊矫嫔先轿皇滴锬P偷氖侗鹇蚀锏角八从械母叨龋設RL人脸库做人脸识别效果比较,识别效果远优于支撑向量机。“仿生模式识别”像人类一样对事物一件一件的认识,在学习认识一件新事物时不会打乱原已学到的旧知识,这是传统模式识别难以做到的,它为模式识别开辟了理论上的新途径。王守觉院士提出和发展的“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新理论新方法,可实现对高维空间点分布的分析和研究,为解决维数高、自变量数多、计算复杂度大的计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人类思维中难以用数学方程描述的形象思维问题,提供了创建新算法、新模型的新思路。在数字化时代,它不仅为信息与信号处理提供了新理论,也为解决机器形象思维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相关论文获得2003年、2004年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为促使这种新理论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企业家的支持下,发展了仅凭普通银行卡磁条上存贮的有限信息能识别身份的安生银行卡系统。


 

  

 

  《西江月》

        --与研究生共勉

                王守觉

 

 古有四大发明,

 今乏技术创新,

 追根究底问其因,

 尚欠科学精神。

 

 近效实非独俏,

 积累创新更要,

 莫待儿孙百年笑,

   只传引进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