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新发布通知公告1条 | 上传规范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论坛暨研究生学术周征稿启事

来源:   发布日期:2007-01-23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博士生论坛暨研究生学术周

  稿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论坛暨研究生学术周”拟于2007582007515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本着“活跃学术氛围、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探索科学真理”的宗旨,本次论坛将为广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博士生(研究生)提供一个聆听智慧、广泛交流的平台。

本次论坛将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对参会?挠判懵畚慕柚米ㄌ獗ǜ婊幔⒀胫淌诮械闫馈B厶匙槲峤员敬温厶持斜硐钟乓斓牟┦可ㄑ芯可┖椭傅冀淌τ枰员碚茫判懵畚慕萍鲋料喙匮蹩锓⒈怼?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学术素养研讨会、研究生德育工作研讨会、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通过教师与博士生(研究生)间的交流和探讨,促进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的提高。

 

论坛组织单位

²      主办单位: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²      承办单位:

计算机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论坛组织机构及成员

²      论坛主席

    越 (院士) 李德毅(院士)

²      学术委员会

  任:匡镜明

副主任:吕    刘玉树

  员:石   张雪兰  曹元大  宋瀚涛  战守义  贾云得
          牛振东 
樊孝忠  古志民  廖乐健    耀  胡昌振
       
    平  陈    丁刚毅  慈林林  沈向洋  文继荣
       
  柴玮岩

²      组织委员会

  任:杨 

副主任:吕    肖文英  

    员:付梦印  王树武             渝 张启鸿

          魏名山        高伟涛  贾云得 丁刚毅  

          牛振东  陈朔鹰   李仲君  李冬妮 

 

²      工作委员会

  任:肖文英

副主任:陈  魏名山

  员:石          耀  廖乐健     张雪兰
          刘亚东   李中秋   胡昌振  胡国荣    付庆利
          
赵建华   余海滨           苑剑波 胡晓燕 

²      执行委员会

  任:苑剑波

副主任:陈杰浩 

  员:余海滨          胡晓燕       
        
刘希凌  研工委、研究生会成员及志愿者

 

征文范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

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嵌入式计算、软件理论与工程、人工智能、媒体计算、计算机视觉、仿真技术、虚拟现实、信息安全、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语义 WEB、信息检索、数据库、生物医学工程、情报学等。

征文要求

²      论坛收录的论文格式要求见附件“投稿须知”(附件一)

²      论文摘要需中、英文对照。

²      每篇论文全文不超过8000字。

²      论文需采用 Word2000 以上版本,或采用Adobe pdf格式

 

征文对象

²      我校在册的全体博士生、硕士研究生

²      其他高校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研究生

²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论文中期检查”范围内的硕士研究生。

 

论坛报名及提交论文

请于2007410 前将论文(wordpdf格式)及作者信息登记表(附件二)通过网上提交系?常ㄍ萍觯┗虻缱佑始绞教峤唬唤邮苡始牡母寮#ㄓ捎谔峤幌低痴诮ㄉ柚校轮醒案寮敕⑺椭?dafcs@bit.edu.cn, 提交系统拟于310上线, 地址另行通知。

 

重要日期

²      论文全文收稿截至时间:2007410

²      发送论文录用通知时间:2007 4月25

²      论坛举行时间:200758-15日(暂定)

 

重要事项

²      本次论坛征集论文全文,论文及论坛期间产生的各项学术成果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在提交时请注明。

²      论文应不涉及保密内容。

²      所有被论坛录用的论文,将被收入论坛论文集(光盘),其中的优秀论文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将推荐至专业刊物发表。

联系方式

²      联系电话:010-68912804

²      电子信箱:dafcs@bit.edu.cn

²      联 系 人:苑剑波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博士生论坛暨研究生学术周组委会

 2007年1月10


附件一:

投 稿 须 知

(1)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字精炼。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文作者姓名和作者汉语拼音姓名、作者中英文工作单位和邮编、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和参考文献。

(2) 论文篇幅(含图表)8000字。来稿要求需采用 Word2000 以上版本adobe pdf格式,并通过网上提交。同时请填写作者信息登记表(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编等信息)随投稿附送。

(3) 论文题名应恰当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 论文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摘要(除综述文章外),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中文摘要以200~250个汉字为宜,英文摘要以约150个单词为宜。中英文摘要内容基本对应。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3人称写法,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

(5) 关键词应从题名、摘要或主题内容中抽取,选用能反映文章特征的、通用性强的、为同行所熟知的单词和组合词作为关键词。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头一个关键词应为该文的三级学科名称。

(6) 文中图表应具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清楚,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7)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外文字母的文种、字体的大小写、上下角标及易混的字母应书写清楚,必要时需特殊作出标注。

(8) 论文的结论应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决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论文的结论应从5个方面来写:由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先前已发表过的研究工作的异同;本论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9) 参考文献选用主要的、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几种常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城市名: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城市名:保存单位(系级),授予年.

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城市名: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标准:[序号] 标准号,标准名[S].

注意事项:(1) 作者投稿,请自留底稿。作者425前若未收到处理意见,可另作处理。若稿件未被录用,本论坛不退原稿(原文件)。

(2)文章录用后会通知作者,有选择性的组织作者进行张贴POSTER或大会宣讲,如需发表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方予发表。发表后在向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包括纸版、光盘版、网络版)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

(3) 请作者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稿件刊出后文责自负。

(4) 凡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刊物上登载过的稿件,请作者予以说明,本论坛将不再推荐发表。

(5) 凡向本论坛投稿者,均视作接受上述各项约定,本论坛不再特别声明。

 

 

 

 

 

 

附件二:

作者信息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校

 

学院

 

系别

 

专业

 

导师

 

学位

 

班级

 

学号

(本校学生填写)

研究方向

 

联系电话

手机

 

座机

 

联系地址(邮编)

 

电子邮件

 

论文题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