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校报】勤俭节约是美德 践行核心价值观


  【编者按】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World Thrift Day),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校报特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雷老师撰文,《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在2014年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刊载于校报第854期第4版,现推荐于此,以飨读者。

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写在2014年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又到了10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很多人都会说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实际上万圣节是11月1日,一般提前在10月31日庆祝万圣夜。10月31日是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世界勤俭日,然而知道这一节日的人却并不多。

  1924年,来自29个国家的代表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意大利教授Filippo Ravizza倡议大会的最后一天(10月31日)为“国际节能日”。后来大会决定创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全世界共同勤俭节约的“世界勤俭日”。这一节日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这个节日的确立主要是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今,世界勤俭日确立8年了,这八年来世界对于勤俭的呼唤越来越强。勤俭可以说已经成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这个节日虽然是一个国际节日,但对我国而言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崇尚节俭,古训中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则昌,淫逸则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则不孙,俭则固”流传至今,节俭意识磨砺了古人的道德品格,已成为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节俭也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曾几何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也曾是我们大力宣扬的光荣传统。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勤俭这一“传家宝”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有所淡化,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奢侈浪费的现象。有的人认为勤俭是艰苦年代的“标志”,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没有必要再刻意强调“勤俭”了;有的人认为,勤俭是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在生活方面的小事,吃喝多一点,浪费一点也没什么的;还有的人认为勤俭节约不利于经济增长,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当前经济状况的确好了很多,在过去物质条件不够丰裕的时期,提倡勤俭节约节也是现实所迫,但在今天提倡勤俭节约,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自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立足长远的历史胸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没有改变,而且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完全改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的局面依然没有完全扭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倡导勤俭节约,倡导健康的消费模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将勤俭节约理念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业的一种伟大力量;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可以砥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强有力的精气神,是各民族大团结的凝聚力,这其中也离不开世世代代中国人勤俭节约的力量。因为从勤俭节约这一点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也可以预见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协调一致,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应从大局出发,自觉树立节俭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把勤俭节约的意识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努力将勤俭节约坚持到底!

854期校报链接:http://www.bit.edu.cn/docs/2014111714143055261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