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话北理】揭秘“北京8分钟”背后的北理工技术团队


【编者按】 2月25日晚,2018平昌冬奥会落下帷幕,在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上演了中国的精彩时刻。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组建的虚拟仿真团队,为本次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闭幕式结束后,北京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揭秘|平昌冬奥闭幕,炫酷“北京8分钟”背后,这个北理工团队用科技点亮精彩》,消息一经发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该团队进行了采访报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道》报道平昌冬奥“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 北理工技术护航

 

【新华社】北京8分钟虚拟仿真团队揭秘 虚拟视觉留下深刻印象

原文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8-02/27/c_1122457632.htm

  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组建虚拟仿真团队,为“北京8分钟”表演提供创意编排和仿真技术保障。
  新华社记者李江涛
  25日晚举行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环节,大量虚拟视觉技术的应用给全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这背后的“神秘力量”就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的虚拟仿真团队。
  2017年6月,北京冬奥组委委托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组建虚拟仿真团队,为“北京8分钟”表演提供创意编排和仿真技术保障。
  丁刚毅也是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他告诉记者:“我们依托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这一创新平台,针对‘北京8分钟’参演要素多、创意过程复杂、排练关联度高的特点,利用影视虚拟和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研发了文艺表演预演系统和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
  据悉,这两套系统能根据表演创意方案,将整场文艺表演的过程仿真呈现,保证前期创意设计与现场排练工作顺利进行。其中,文艺表演预演系统可将各种表演方案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协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可指导演员、机器人、视频投影等表演要素排练,保证表演在时间、空间上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帮助导演实时观察演员和道具的姿态与队形,演员也能迅速调整自身动作,实时、快速地熟悉表演方案。
  丁刚毅说,团队成立半年多以来,不断细化表演预演系统的功能需求,力求完美演绎导演团队的作品创意。
  据了解,北理工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的师生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提供科技支持。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揭秘“北京8分钟”背后的技术团队

  原文链接:https://www.hubpd.com/c/2018-02-26/699005.shtml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北京8分钟”)

  刚刚,2018平昌冬奥会落下帷幕啦!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上演中国的精彩时刻!

  短短8分钟,来自中国的表演团队不仅综合运用了轮滑演员、地面投影、动态视频和玩偶等表演元素,还首次使用24个隐形机器人参与表演,以此展现出冰雪运动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完美地诠释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精神,向世人展示无与伦比的新时代中国风采,发出相约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邀请函,标志着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

  据介绍,为了打造这精彩的“8分钟”,北京冬奥组委基于北京理工大学多年来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结合本次表演任务的特点,于2017年6月正式委托北理工软件学院丁刚毅团队组建虚拟视觉团队,为本次表演提供技术保障。

  北理工高度重视,紧张准备,半年以来,技术团队不断细化预演系统的功能需求,力求完美演绎张艺谋总导演及其团队的作品创意。去年12月以来,北理工师生连续2个多月坚持在室外低温作业,协助导演组完成排演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工作。

  针对“北京8分钟”参演要素多、创意过程复杂、排练关联度高的特点,北理工虚拟视觉团队利用影视虚拟制作技术和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专门创新研发了文艺表演预演系统和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

  这两套系统能够根据表演创意方案,将整场文艺表演的过程全部仿真,较好地保证了前期创意设计与现场排练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导演组和参加表演团队的一致好评。

  其中,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数据输出载体将各种待选表演方案的真实效果进行呈现,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从而确定最终方案。

  

  (文艺表演预演系统) 

  

  (文艺表演系统模拟出的舞台效果)

  另外一套系统为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该系统将创意数据转化为执行数据,指导表演要素进行排练,并保证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时将执行中修改的执行数据在表演要素中同步,帮助导演实时观察到演员和道具的队形状态以及演员的姿态,以便指导后续节目的编排,演员也能迅速直观地了解自身和理想运动轨迹的偏差并纠正,实时、快速地熟悉表演方案。

  

  (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

  此外,该技术团队还以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为基础,为核心表演道具“大熊猫”进行了“视觉改造”,对大熊猫道具的外挂摄像头加装云台,并与内部演员的智能眼镜相结合,从而解决了大熊猫道具里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因内外光线差异导致对外部环境观察受限的问题,使演员在大熊猫道具内部能无差别观测到外部环境。

  据介绍,这次成功完成冬奥任务的虚拟视觉团队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常年奋战在国家级的重大重点活动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北理工这支年轻的团队就为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奥运开闭幕式提供了科技支持,获得了高度评价。“文字”“太极”“星光”和人体“鸟巢”等亮点节目的成功表演,背后都有着北理工的科技贡献。

  除此之外,该团队还承担了“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仿真设计、训练与指挥系统”“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数字仿真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舞美设计与布景彩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抗战70周年纪念大会观礼人员服务管理系统研发和服务”与“抗战70周年纪念大会气球施放设计和控制仿真系统”等系列重大项目和任务。(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赵婀娜 韩姗杉)

  

  《北京晚报》:北京理工技术护航“8分钟”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8-02/26/content_225209.htm

  

  本报讯(记者张航)冬奥会正式进入了北京周期。在昨晚闭幕式上演的“北京8分钟”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美妙印象。记者昨晚从北京理工大学获悉,来自该校的虚拟视觉团队在为“北京8分钟”的表演提供技术保障。

  昨晚短短的8分钟,中国的表演团队不仅综合运用了轮滑演员、地面投影、动态视频和玩偶等表演元素,还首次使用24个隐形机器人参与表演。为了打造这精彩的“8分钟”,北京冬奥组委于2017年6月委托北理工组建虚拟视觉团队,为本次表演提供技术保障。虚拟视觉团队带头人丁刚毅教授带领师生利用影视虚拟制作技术和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专门创新研发了文艺表演预演系统和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

  其中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数据输出载体将各种待选表演方案的真实效果进行呈现,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训练彩排与数字验证系统则是将创意数据转化为执行数据,指导表演要素进行排练,并保证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动轨迹的偏差并纠正,实时、快速地熟悉表演方案。

  不少观众对“北京8分钟”中憨厚可爱的“大熊猫”印象非常深刻。记者了解到,这也应用了北理工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对“大熊猫”进行了“视觉改造”,外挂摄像头加装云台,并与内部演员的智能眼镜相结合,从而解决了大熊猫道具里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因内外光线差异导致对外部环境观察受限的问题,使演员在大熊猫道具内部能无差别观测到外部环境,确保了表演的完美顺利。

 

相关报道链接:

【新华网】中国智慧点亮“北京8分钟”

【新华社·客户端】“北京8分钟”虚拟仿真团队揭秘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北京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团队:黑科技助力“北京8分钟”

【光明日报】揭秘北京8分钟背后的“黑科技”

【中国科学报】给北京“8分钟”掐秒表

【北京日报】中国智慧点亮“北京8分钟”

【中国青年报】冬奥“北京8分钟”里的科技揭秘

【北京青年报】中国智慧点亮北京八分钟

【中国教育报】北京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团队:“黑科技”助力“北京8分钟”

【北京晨报】2022,相约北京!

【环球时报】北京8分钟的穿针引线

【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报道“北京8分钟” 北理工虚拟仿真系统助力

【科技日报·微信】冬奥会闭幕,昨晚这支队伍用科技扮靓“北京8分钟”

【中国日报】揭秘“北京8分钟”背后的“神秘力量”,曾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持

【参考消息】揭秘“北京8分钟”背后的“神秘力量”,曾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持

【环球网】揭秘“北京八分钟”:中国制造的科技力量

【人民网】北京理工技术护航“北京8分钟”

【人民网】熊猫、冰屏大有来头 中国智慧点亮北京八分钟

【光明网】专家揭秘:北理工仿真技术量身定做“北京8分钟”

【腾讯网】北理工科技助力“北京8分钟”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精彩绽放

【新浪网】北理工科技助力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新京报】“北京8分钟”有这些黑科技

【千龙网】北京理工技术护航“8分钟”

【千龙网】北理工团队用科技点亮平昌冬奥会酷炫“北京八分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