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工人物】庞思平: 激情进取 成就“高能”


——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材料学院庞思平教授

作者 学生记者 卢思含      编辑 党委宣传部 李芬

    

    庞思平,1973年7月出生,安徽人,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火炸药重大专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11篇,EI收录11篇;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4年8月起担任硕士生导师,2007年7月起担任博士生导师,所指导学生论文被评为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他终日扑在实验室,与试管烧杯为伴,一项实验经常重复百余次却乐此不疲。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乐在其中。让我们一起走近庞思平,了解一名年轻教师的成长轨迹。

  谦逊做人 严谨治学

    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庞思平教授是我校含能材料研究骨干,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工作。一名年轻的教授,在参加工作的8年间,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他则认为自己的事业才刚刚起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治学之路从不是平坦广阔的。由于稳定性等问题,多氮化合物的合成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上百次乃至更多次实验,才能成功合成一个多氮化合物。多氮化合物在材料、医药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2004年以来连续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做科研,首先要解决科研经费的来源,也就是有科研项目支撑。治学,并不仅是简单的研究,还需要集思广益,获取社会资源与认可,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庞思平及其团队致力于使用简洁、高效、实用的合成路线和方法,研究和开发一些具有市场价值的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目前已有一些产品转入企业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吐故纳新 奋勇攀登

    高密度高能材料合成是我校的传统优势方向。平日里,庞思平一方面积极参加老教授的课题,向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通过项目了解国内该领域现状,寻找空白点。如何将自己原有的专业知识与新的学科需要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他钻研的重点。

    因为具有高能量且分解产物为清洁的氮气,所以全氮化合物和多氮化合物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材料。由于其高张力造成的不稳定性,多氮化合物的合成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庞思平及其项目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氮化合物和多氮化合物合成研究工作,开发了高氮杂环氮偶联、C-H衍生化、氮氧化等新反应,合成了几十个新型多氮化合物,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并获得了国家安全学术基金优秀项目奖。

    自1999年到我校攻读博士学位至今,他已将学校当作了自己的归宿,面对养育过自己的热土,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着。不仅在科研领域,他百折不挠、勇于创新;同时也热心公益事业,曾先后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会副主席、青年委员,北京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执行理事长以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等职务,热情为师生服务,受到大家好评。
  
  激情进取  成就“高能”人才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天下乐事,他希望学生能保持激情。庞老师经常谦虚地说,积极进取的学生们常常也是他前进的动力,有时候交代给学生们的工作,他们总是提前完成,迫不及待地与他讨论,促使庞老师不断地去思考、钻研。

     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他特别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变化,对学生们的小问题及时答复,对学生们的小发现极力支持,在点点滴滴中呵护他们,让他们对学习、研究始终保有激情。庞老师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承担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先后开设开放实验课、实验选修课多门次。所培养本科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获得世纪杯、挑战杯等奖励,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庞思平将自己研究的领域内化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成为了他教书育人的指导理念。他常和学生们说:“我们要把高能材料做好,首先要把自己变成高能材料。高能材料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首先要高能,要有足够的能量,能够支撑自己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第二要有好的安全稳定性。高能材料并不像大家通常认为的那样危险,相反一个好的高能材料应该是非常稳定的,对电磁撞击摩擦一些外界刺激不做出相应的反应。对于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戒骄戒躁,有条不紊、脚踏实地。第三要有好的性价比,要价廉物美。真正的高能,是对专业领域的诚挚追求,是对学科追求的无私奉献。物美是它的品质,价廉则是对精神无价的肯定。”在学生的眼中,庞老师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是他们的导师,特别注重科研创新,因材施教。庞思平既是严师又是慈父,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很注重和谐氛围的创建,与学生之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在生活中学生们有什么苦恼都会向庞老师倾诉。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催促着庞老师在完成科研教学项目的同时,积极指导学生成才。

    谦逊,源于良好的道德修养,源于学识的宽广深厚,源于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不断的求索。创新,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源于多角度的科学视角,源于突破的勇气与自信。激情,源于深刻的思想领悟,源于忠实的学科追求。“学然后知不足”,成果愈丰,追求愈切,愈是虚怀若谷。庞思平教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对于学科建设、学生培养、人生发展的理解。在实践和探索之中,不断的突破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所学所思成为促进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助力器,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选择的道路,视事业为生命,将它的精髓内化,方能成为高能人才,成就祖国强盛之业。这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庞思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