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合作处组织召开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研讨会


供稿:刘艳红 编辑、摄影:彭姝

    2009年5月5日上午,根据学校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安排和2009年工作要点,国际交流合作处在主楼二层会议室召开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制定工作研讨会”。会议由国际交流合作处王庆林处长主持。人事处、教务处、留学生中心、组织部、宣传部等有关部处和部分学院的代表出席会议。

    王庆林处长首先回顾了2007年以来学校在国际化发展建设方面的工作举措,结合2009年的工作要点,传达了学校领导就尽快制定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学校国际化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介绍了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制定工作的具体分工和时间节点,希望各部门能够围绕国际化理念和内涵,深入分析学校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措施。要从国际化理念和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促进国际化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时间节点三个层面来起草国际化分析和发展报告。

    会上大家对学校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国际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建设国际知名大学的需要。学校国际化建设不是搞与不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大学国际化是一种涉及大学办学理念及办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层和本质的变革,不是形式上简单的变化。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学国际化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方式、就业等问题,和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的问题。大学国际化的关键之一就是标准的国际化,尤其是人才标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培养这个主要工作,另一方面是师资培养。师资培养在当前更为重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大学发展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更大作用。考核标准、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国际化也是考虑的重点。国际化是一种改革,一种根本层面上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当前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在改革开放30年基础上,在211、985建设基础上的通过回顾、反思与总结,在质的方面追求一种新的升华的发展,是以人为核心,以竞争力为核心的发展,是完成我校第二阶段使命的关键时期。国际化应该成为我校深化改革的推动力。各部门需要从更高的视野,从国际一流的眼光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要通过国际化建设,培养各学院和部处独立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各学院部处应该制定自己的国际化计划和规划,以及经费使用。


    与会的学院代表畅谈了各自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想法和建议。信息学院院长龙腾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切身体会,认为应该从学术带头人的国际化、语言关、人才评聘指标考核、健全各层次人员培训制度等方面来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外国语学院吴树敬书记认为教师的国际化是关键,要循序渐进把国际化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外国语学院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外语培训平台建设”等有关工作;理学院姜艳副书记谈到学院的国际化主要面临经费、合作办学审批等问题,希望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继续教育学院梅文博院长认为学校的国际化建设深入人心,关键是如何行动起来,重点是后备学术带头人储备,分层次但不能分批次。简要介绍了国际教育学院的情况,在国际化办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学校三大培养体系之一,学院愿意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多做贡献。自动化学院张百海副院长就教师出国期间待遇和自身观念转变、青年教师派出计划、与国外教授联系交往和留学生专业课程的统筹协调等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机械学院左建华副院长结合学院近年来在教师和学生派出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就国际化观念转变、培养体系和办学模式转变方面谈了些想法;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季勇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对德、日、韩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合作的开拓方向;管理与经济学院刘平青老师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国际合作的成绩与不足,提出严格制度、整合资源、宽松环境三点建议和在美访问的体会;宇航学院崔平远教授认为国际化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同时要考虑政策的灵活性。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联合研究机构、主办和承办有水平的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组织的系列会议来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影响力。化解科研与出国的矛盾问题值得思考。光电学院程蓉老师介绍了光电学院在对俄、对德合作的有关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