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专辑】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有很多默默无闻地奋战在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他们是最普通的劳动者,在平常的日子里做着平常的工作。为了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也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快乐,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勤劳工作,用汗水默默无闻地努力着。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这些校园背后平凡的劳动者们,他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的校园奉献着。他们有的紧握方向盘,有的在户外清扫街道,他们的手,是最美的手。
 

“看到学生们吃得开心,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人物:杨洪光
年龄:32岁
职业:清真食堂经理

  “拿两杯可乐来!”
  晚上八点半的清真食堂,杨洪光笑着招呼刚收拾完窗口的工作人员给我们送上两杯饮料。
  这个32岁的山东人已经在良乡校区清真食堂工作了8年,见到他的时候,身着黑色西装的他作为食堂经理正在后厨安排工作。
  刚刚完成晚班交接的几个工作人员围坐在一张桌子边吃起了简单的晚饭,这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每一天他们都轮班重复着不变的工作,准备食材,迎接学生,整理碗筷,清扫食堂。每人一天平均工作9个小时。
  “凌晨一点半我们就开始准备新的一天的早餐了。”由于清真食堂占地面积较小,厨房的面积也相对小一些,比起另外两个大食堂,这里准备一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无论冬夏,厨师们都要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即使在夏天超过30度的炎热工作环境下也不允许开空调。
  “您热爱这份工作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杨洪光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看到学生们吃得开心,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当上食堂经理之后,杨洪光能回家的机会更少了。十岁的大儿子在上小学三年级,五岁的小儿子也上幼儿园了,家里妻子和父母照看孩子。“想啊,打,两三天打一次,一个月电话费好多呢。”这个而立之年的男人跟我们聊起家常时,眼神里闪烁着光亮。因为要负责食堂的大小琐碎工作,杨洪光一年只在寒暑假回家两次。上一个春节,他在家里待了18天。
  “我们都是外地人,有的还拖家带口,就住在学生宿舍楼的地下室里,七八个人一间。”他顺势指了指窗外的小路。学校为这些后勤人员提供免费的住宿,从南区搬来北区之后,住宿条件已经有了改善。“现在挺好的。”杨洪光笑着说。
  “其实我们特别希望学生们能够和我们像这样经常坐下来聊聊天,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跟我反映。”他谈到,食堂工作中常常出现许多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餐桌有时没有及时擦干净,夏天就餐环境不如意,菜品量不够足,味道不合学生的胃口,劝阻外带非清真食物时遭遇冷眼……食堂的工作人员也偶尔会和他抱怨与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其实都只是因为缺乏沟通,相互理解还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很乐意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吃得舒心。”言语间,他望了望窗外窸窸窣窣的灯火。
  “其实还是很希望学生们能吃出家的感觉。”采访的最后,杨洪光有些腼腆地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沟通才能理解,我们接受批评,也欢迎建议,我愿意和同学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吃得开心、吃得放心的食堂。”
  和杨洪光一样,每一天我们都能看到这群穿梭在校园里的微笑着的后勤工作者们,当我们每天还在熟睡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伴着微弱的灯光,为了良乡校区的日常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太阳初升,一切准备就绪。
 

“别拍我了,没啥好看的。” 

人物:刘阿姨
年龄:46岁
职业:图书馆保洁

  在图书馆见到这位阿姨的时候,她正在一遍又一遍地擦洗着百叶窗。看到我们的镜头,阿姨冲我们笑笑,小声说道:“别拍我了,没啥好看的。”
  这位勤恳工作的阿姨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只说她姓刘。在采访过程中,刘阿姨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46岁的刘阿姨谈吐间带着地道的北京味儿,热情爽朗,直言不讳。为了不打扰其他自习的同学,刘阿姨说话声音特别轻。
  “我家里也有两个孩子,大的跟你们一般大,今年上大二了。”这份工作刘阿姨已经干了一年半,“挺好的,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每一天,刘阿姨和图书馆其他的保洁阿姨一样,七点半准时开始工作,家近的中午能回家吃个饭,家离的远些的,下午下了班才能回家。即使在节假日也按照倒班制工作,少有完整的假期。
  抹布洗了一遍又一遍,桶里的清水浸满了污渍。当问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刘阿姨直爽地说:“其实也没啥大问题,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清理吃完东西之后的垃圾。我也有孩子,偶尔在图书馆饿了吃点东西我也能理解,但是有的味儿太重的好几天搁那不带走也确实是不太好,卫生是需要大家共同保持的嘛。”说完,她笑了笑,继续擦起了下一扇百叶窗。

“每天能看到青春洋溢的身影,多好啊。

人物:王正堂
年龄:45岁
职业:校园警卫

  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就在部分学生还在睡梦中时,王正堂已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45岁的他个子不高,身材也不十分魁梧,但他已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为校园“保驾护航”两年有余。
  “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对于每一辆来往的车辆和每一个进出校园的学生、社会人士,我们都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非学生和教职工不允许入校。”提及自己的工作,王正堂的神色严肃,进入春夏,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良乡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但是,良乡校区面积较大,学生在两区穿梭往返,也使得校园警卫们的工作难度大为增加,王正堂也压力颇大。尽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增加,但学生们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王正堂不敢掉以轻心。
  “您热爱您的工作吗?”面对这样的问题,王正堂答道:“那是肯定的。每天能看到学生们青春洋溢的身影,多好啊。”话音未落,王正堂急忙走向一个正骑行在机动车道上的学生,略带严厉地提醒他注意后方校车,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清晨的缕缕曙光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这种责任寄寓了一种挚爱,每一天都饱含了期望和厚意。

“干一行爱一行嘛,我是职业司机。”

人物:赵凤军
年龄:48岁
职业:摆渡车司机

  26日下午5:00,我们在北校区见到了正准备发车的赵凤军。这是赵师傅在北京理工大学担任摆渡车司机的第三个年头,今年48的他在职业司机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我们坐上摆渡车,随着赵师傅一同去地铁站接送来往的学生。夕阳的余晖映在他的脸上,闷热的车厢内,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司机一丝不苟地看着前方,转弯时仔细打量着后视镜中的情况。
  对于每一位上车的乘客,赵师傅都会提醒对方出示校园卡或是学生证。为保证班车准点运行,赵师傅告诉我们,早班时凌晨5:00他就从家中出发,在5:50之前到达学校。“吃饭的时间不长,我吃的快,时间富裕的话,我就擦擦车。”赵师傅笑着说道。当被问到是什么让他坚持这份工作这么多年,他毫不犹豫的答道:“干一行爱一行嘛,我是职业司机。”
  “我从来没觉得我的工作枯燥。干了这么多年的司机,它(当司机)早就是我这个人的一部分。“赵师傅笑着说道,穿着工作服的他显得有些疲惫,但他的笑声爽朗依旧。

“在北理当宿管,我代表的就是北理的形象。”

人物:昆立娟
职业:疏桐D栋管理员

  “刚进来的那个女孩是505宿舍的。”
  “五楼住了三个院系的学生,外语,法学还有设计学院的。”
  昆立娟能够说出楼里每个房间的位置,认得自己楼中学生的面孔,熟悉楼里每一个角落。为学生准备针线、关心学生安全、给学生心理安慰……昆立娟做宿管已有五年,她的眼角虽然丝丝皱纹,但脸上始终挂着朴实的微笑。
  昆立娟没有周末,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清晨,当学生精神抖擞的离开宿舍,她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巡查整个宿舍楼,从一楼到五楼,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每天她都会将每个宿舍的评分公示在楼下,如果在查宿舍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桌子有损坏,她会亲自给学生送去塑胶垫,以防学生划伤。
  宿舍管理员的工作其实非常辛苦,需要时刻留意进出的学生,注意力需要保持高度集中,一天下来会很疲惫。“我没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她却始终坚信着一些道理。昆立娟说:“在北理当一名宿管,我代表的就是北理的形象。不是我每月拿了一份工资,就只为这份工资,不管干什么工作,我都会认真干,还要努力干好。”

 “同学们待我都很客气,都很好。”

人物:辛民更
年龄:70岁
职业:北食堂保洁

  70岁的辛民更拿着拖布在北食堂一层清理地面的场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位陕西咸阳的老汉担任食堂保洁已经第三个年头,为了还清儿子成家欠下的债,他和老伴带着小孙子来到了北京。平时,他和其他保洁人员一样,住在南校区的地下室里,周末回到租住在良乡南关的家和年迈的老伴和刚满三岁的小孙子团聚。
  “同学们待我都很客气,都很好。”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乐呵呵地和我们说道,“不辛苦,我也就擦擦桌拖拖地,有吃有喝有住,咋不好呢?就是离家远了点儿……”
  下午六点的北食堂正值就餐时间,匆匆接受采访后,一旁的同事提醒他抓紧手头的工作,老人咧着嘴乐呵呵地答应,回头和我们笑笑,握着手中的拖布走向下一个清扫点。


“稍等,我先把那张纸捡了。”

人物:张国丰
年龄:64
职业:良乡校区物业公司职员

  “稍等,我先把那张纸捡了。”
  64岁的张国丰拿起三轮车里的钳子朝着右前方的一张纸走去。这位来自内蒙的师傅,在良乡校区的物业公司工作了7年,每天骑着黑色的小三轮车负责清扫校园内的垃圾。
  “闺女成了家,我也就跟着来照顾她了,顺便就找点活儿干,充实充实生活。”
  最初只是这样简单的目的,一份工作一干就是7年。张国丰见证了良乡校区的一步步建设,校园也见证了这位老者日渐增长的白发和皱纹。
  “不辛苦,这里环境好,氛围也好,同学们都很有礼貌,随手丢垃圾的现象也比较少,在这工作挺开心的。”这位言辞中饱含着谦逊与睿智的长者微笑着说到。平时,张国丰骑十分钟的自行车来学校工作,每天工作7小时,周末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他很享受在校园里穿梭的时光。
  “一把年纪了,我也只能为学校贡献这一点点的力量。看到这么多有朝气的年轻人,我也特别高兴,我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无论刮风下雪或是烈日暴晒,7年如一日的坚持,是张国丰为校园书写的最美的热爱与坚守。
  终有一天,四季的风会染白他们的鬓发;终有一天,岁月的犁会在他们的额头刻上衰老的痕迹;终有一天,慢长的岁月会使他们步履蹒跚,但生命因奉献而更精彩。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让我们向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们致敬!

(资料来源:北理工外语新闻社微信公众号。)
记者:魏浩若 曾纪渝   柳实
撰稿:曾纪渝 魏浩若
摄影:曾纪渝 魏浩若
指导老师:党委宣传部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