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院全面建设房建国


作者系化工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第  681 综合新闻

    化工与环境学院重组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作为学院建设的第一要务,人员根据发展来定位,机构围绕发展来设置,学科顺应发展来建设,顺利完成了内部调整任务。
    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组之初,学院人员不足四十人,但学科点相对来说并不少,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把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发挥优势,2004年学院申报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化学工艺博士点获得成功,2005年,积极组织力量申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这样为学院学科建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学院发展的一个亮点。学院重组后,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但存在的问题是缺乏领军人物,高层次人才少。针对这一问题,学院一方面注重引进双聘院士,同时从国内外著名大学中挑选研究生充实师资队伍,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科学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科前沿技术等的培训,强化国内国际访问学者交流制度, 充分利用已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积极跟踪国外相关学科前沿和热点,先后派出数名教师到英国、日本等国家学习深造,从而实现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优化,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创造条件。学院聘三位院士为顾问教授,接收较高层次人才三十多名,其中既有来自国外著名高校又有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名牌高校的博士、博士后,他们在学院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坚持开门办学,努力提升学院整体学术水平,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和途径,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和协作,参与地方疑难项目招标、博士后联谊等。如分别与绵阳九院就钝感炸药科研项目、浙江震元药业和常州亚邦医药股份公司就抗老年痴呆药物及其新型分子探针技术、浙江新和成医药股份公司就心脑血管药物和应用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等进行了接洽,就相关事宜分别进行了沟通,达成不同的协议和意向。
    国际上,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开辟新的合作领域。继与德国Cottbus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之后,与英国女王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该项目运作顺利,培养了数十名高质量的研究生。学院还向德国Cottbus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英国女王大学化工系派出青年教师作学术访问。通过办学,积极拓展在科研领域的合作。学院建立了学术报告和讨论制度,开展校内教授讲座、博士讲座等系列学术活动。
    制定奖励政策,设立了奖励基金,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发表重要科研论文,如出版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被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学术论文等,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学院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由初期的30多篇增加到2004年度的 178篇,在三大检索上发表文章22篇,其中SCI 11篇, EI 8篇, ISTP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