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纪念老院长苏谦益诞辰百年


  今年11月是我们的老书记、老院长苏谦益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斯人已逝,风范永存。苏谦益同志是一位品德高尚和十分谦逊的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尽忠竭力,成绩斐然,广为群众称道。在岁月的长河里,苏谦益老院长的影响至今依存,他在我们学校工作短短四年,但他的人品如名字:谦逊、和蔼、忠诚厚道。

  苏谦益同志生平事迹

  苏谦益同志1913年出生于原绥远省托克托县河口镇,父亲是贫苦的店员。1931年至1932年在当地任小学教员。他每月只有4块银元工资,仅留下个人的最低生活费,把大部分都捐出来作为共产党的活动经费。当时他与一些进步青年创办了革命刊物《血星》,任主编。

  1932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绥远省反帝大同盟,宣传发动群众抗日。1933年初因参加反帝大同盟被捕入狱。三年四个月的牢狱生活, 他习惯了以少的可怜的,掺杂鼠屎和沙石的发霉的小米饭维持生命。在他坐牢期间,容纳800多人的监狱前后抬出去500多具尸体。出狱后,根据王若飞同志的指示,他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抗日救国工作。

  1941年1月,党组织派他到内蒙古大青山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任绥察行政公署副主任,党团书记。在莽莽的大青山上,他们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经常几天吃不上饭,睡不上觉,饿得常常以野菜野草充饥。当地的老乡和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来粮食,使游击队生存和发展下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他领导和团结同志粉碎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和扫荡,巩固和发展了大青山根据地,共同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解放后,苏谦益同志历任内蒙党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任内蒙军区副政委(1955年首次授衔时,苏谦益是内蒙古军区副政委)。1952年3月,苏谦益当选包头市委第一书记,在那野鹿和黄羊奔跑的荒凉地方,他负责筹建现代化的钢铁城市。他支持蒙族骑兵和当地牧民积极参加包钢和内蒙第一,第二机械制造厂等军工企业的建设,既加强了民族团结,又培养了一代蒙古族国防工业的工人。在钢城建设中,他非常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举荐并保护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在“大跃进”的年月,当有人状告炼钢专家杨伟对小土炉炼铁不敢兴趣,扣上“反对大炼钢铁”的帽子,并报告中央组织部时,他出面力保杨伟。这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苏谦益同志承担着巨大的个人政治风险。

  在十年文革的黑暗岁月里,苏谦益同志被残酷迫害和无情打击,在“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1978年10月,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当年党中央派他主持北京工业学院的工作,任党委书记兼院长。1983年离任至中央整党江西巡视组担任组长。

  苏谦益同志在北京工业学院

  1978年10月,65岁高龄的苏谦益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受命来到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主持工作,担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北京工业学院是主要培养国防工业科技干部的国家重点院校,也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之一。十年浩劫后,学院的工作百废待兴:教学秩序破坏贻尽,设备尤其是兵器和军用设备已有三分之一被破坏,更多的教学设备不能发挥作用;后勤保障几乎瘫痪,锅炉待修,食堂待建,阀门待换,下水道待通;更让他心情不能平静的是学院有两千多人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批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教职员工队伍人心涣散;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派性严重,工作环境困难重重。

  苏谦益同志认为:办好学校主要依靠学校的教职员工,主要依靠广大的教师。为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他调查研究,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当年与周发岐等老教授谈心,就教学、科研和学院的未来认真切磋,这些老同志提出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而对个人的事情和受到的迫害却没有一句抱怨。老教师们积极向党委书记苏谦益同志表达希望:马上恢复教学秩序、科研条件和教师培养。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苏谦益同志主持党委会做出决定:为在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到迫害和冲击的同志们平反,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一年之后,学校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轨。苏谦益同志认识到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教师队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教师队伍和评价教师业绩,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他着手新的职称评定,制定评定条例和评定办法。经过三年的工作和考评,到1983年,有909人由助教晋升为讲师,280人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38人由副教授晋升为教授。那时学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团结的局面,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涨,学风和教风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科研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设备改制,没有工具自制,没有条件创造。在非常艰难的环境和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1980年我院在液压实验技术方面的努力,为国家挽回重大经济损失,获国家领导人好评;1981年我院研制的CCD动目标显示器各项指标优于进口。

  苏谦益同志走访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家访时与他们促膝谈心,调研时为他们排忧解难闲聊时同他们亲如兄长;他特别注重知识分子队伍自身的团结和协作,鼓励教职员工做好分内分外的各项工作;在四位副院长的建议下,他主持制定了«北京工业学院新教师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强调:办好大学,教师是关键。

  在苏谦益同志倾心竭力的关怀下,老教师老当益壮,新教师奋发向上,大家精神振奋,学校各项工作达到新的阶段。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他把学校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页和无政府主义等问题的影响提高到党的纪律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在加强团结,调整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上,他提出党内团结和干部团结以及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积极推广教书又育人的好经验。对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划,都提出具体的工作指导意见。

  在学校工作期间,苏谦益同志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结交了不少朋友。他认真听取老专家的意见,专门召开党委常委会和院务会研究自下而上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他要求各级干部要虚怀若谷无私,消除“文革”派性的影响,在全院的范围内采纳和落实解决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对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身体健康有问题的老同志,他亲自过问、关心和安排他们的生活,令这些老同志焕发了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

  苏谦益同志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有目共睹的,有口皆碑的。他在担任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期间,集党务校务于一身,可以说是日理万机。大事要抓紧,小事也不能不过问,既要深入到部、系、处调查研究,共商教学科研的问题,还要抽出一定时间接见找上门的来访者。来访的几乎每天都有,苏谦益同志多次给学校办公室的同志讲,不要以为来访者的事是个人小事,但在他们身上就是大事,要认真听,尽力办。苏谦益同志不仅这样说,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来访的不论是教授、干部、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家属,他都做到热情接待,倾听诉求,涉及哪个部门都要有答复,还交待办公室进行催办落实。

  关心群众,尽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是苏谦益同志日常关注的。1979年秋末,发现有的职工购冬贮大白菜有困难。苏谦益同志对办公室的王秀峰说:“大白菜是当家菜,如果职工因手头缺钱买不了,那一冬吃菜就成问题了”,指示王秀峰同有关部门商量,给每个职工发冬贮大白菜补贴。学校办公室按照苏院长的指示,当天上午开会布置,下午就把冬贮大白菜补贴费发到每个职工手中。没过几天,因寒流来得早,有人建议提前供暖,苏院长又指示有关部门要“打破常规,提前点火供暖”总务处的领导和职工加班加点,克服困难,提前一周供暖。这两件事,现在看来也不算什么难事,可是在当时,完全计划管理,要拿出点钱来解决群众生活问题,打破常规提前供暖,也确实要有点勇气,费点力气的。

  当回忆那时苏谦益同志的工作情景时,老同志们个个佩服、称道,甚至非常激动。有的老同志动情地说:“知我者,老苏也。”有的老同志称赞道:他为知识分子树立了共产党的形象。

  他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对工作尽心,对问题求实。“尽心竭力,实事求是”两个词语比较客观地表达了苏谦益同志在国防科教战线的革命追求与实践。

  1983年,苏谦益同志离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常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组织活动。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

  苏谦益同志留给后辈们的教益

  首先,苏谦益同志将党的需要看作是自己的需要,坚决服从。苏谦益同志从来不计较地位高低与个人得失。郭大姐告诉我们说:苏谦益是王震同志要他到北京工业学院工作的。以一个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的高位,来到高等学校这样一个基层单位就职,他坚决服从;不论有多少困难与复杂问题,他迅速到职。因为,那时的北工是“十年文革”的重灾区之一,党需要高等学校彻底拨乱反正,迅速恢复教学科研的正常秩序。而且他亲身遭到过残酷迫害,体会到“文革”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破坏的严重性,因此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恢复光荣传统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其次,苏谦益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动摇。苏谦益同志狠抓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与执行,再三强调思想上政治上一定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想做好各项工作,思想政治上与中央一致,始终是第一位的。那时学校要求急于恢复秩序的呼声很高,有的同志要先抓教学,有的同志要先抓科研。苏谦益同志说:“不能。各干各的不成。一个党员,不与中央一致,就是没有一点党性。一个单位不与中央一致,那不成了独立王国?”领导上这才统一了认识。当时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和三中全会的公报。重点是系处以上的干部,面上要普遍学习。要求联系学校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在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紧密团结,以顺利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变,和迅速恢复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秩序。

  再次,苏谦益同志坚决平凡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苏谦益同志认为这是关乎学校事业发展的大事,不管有多大阻力,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贯彻执行到底。他说:“在大政方针决定后,就是干部决定一切,没有干部执行,怎么行?所以一定要平反冤假错案,把他们解放出来。同样的道理,在学校里没有一支教师队伍,能办好学校吗?所以教师中有冤假错案的一定要平反;还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办好学校。否则,拨乱反正无从谈起!工作重点也难以转变!”

  苏谦益同志不仅这样说,还亲自动手做。如对重大案件的平反,亲自过目审查核对材料后,才提交常委讨论,最后签发上报。学校的知名老教授如周伦岐、陈荩民等他都亲自到家走访过他们,并且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又经上级批准提拔两名老教授进入学院领导班子,任副院长。对由国外归来到校工作的教授(如谢焕章)或年轻教师,他们的家属或住房等实际问题,也都亲自过问,一一进行了具体解决。对教师评定职称和住房调整的方案与进行情况,除亲自检查外,还要报党委常委讨论通过。又亲自组织领导机关干部,到基础部的电工、物理等教研室请老师上课,到各专业实验室考察了解设备、仪表的用途与实验目的,以达到既提高机关干部的知识水平,又增进机关干部和教师的融洽关系之目的。

  最后,苏谦益同志坚持党性,一生正气。他于1932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养成他坚持党性,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苏谦益同志服从组织,顾全大局;清廉朴实,不谋私利;平等待人,尊重群众;反对虚伪,看重友谊;执行指示,贯彻始终。苏谦益同志开始调到学校时,是一大家人同住在一个单元楼里,房小人挤,影响来客访问交谈,办公也不方便,但他一句话也没有提。直到盖起了位于木樨地的大楼,才经五机部领导申请,经国务院批准后,搬进现在的住房。搬迁时,就是些旧的家具,看到搬家的人说,这样一个高级别的干部,竟是这样一些破旧家具,真是难得,真是没见过!其实,苏谦益同志一直是这样,保持发扬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苏谦益同志到食堂就餐,到宿舍与学生攀谈,把同学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在后勤部门召开的大会上直接提出了改进要求,特别要求后勤职工要改进服务态度。他尤其关心学生的前途,有一位同学因患病免除了体育课,教学部门提出,下学期令其退学,不让他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理由是培养出来也是废品;这事经主管教学的领导同意后,通知了这位同学。学生家长知道此事后,立即拜访了他;他听取意见后,诚挚地承诺查清结果再告,并为确实不知此事而向家长一再道歉。后经该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校医院证明:该生坚持慢跑,煅炼身体,健康已基本恢复;学习成绩不错。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学习,从而改变了原来的退学决定。如今,这位学生早就毕业离校参加工作了。事后,在一次领导工作会议上,苏谦益同志再三强调,同学考上大学不易,对学籍问题的处理要慎重,不得草率,我们要保护学生的学习权利。实际上当时他为此事已很生气,但为了合作共事的友谊,他做到了“怒不形于色,言不伤及人”。如果没有很好的修养,真是难以做到!

  苏谦益同志说,我不坐“轿子”,更不是一个喜欢“坐轿子”的人。苏谦益同志还恳切地同我们领导说:“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不要把自己周围都弄成恭维你的人,闹得你听不到不同的声音,那你就会从“轿子”上摔下来了。他的这些出自肺腑之言,我们永远铭记。

  苏谦益同志是一位早期参加革命久经锻炼的共产主义战士,具有坚强的理想信念,在他身上充分体现着党的优良作风和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品德。特别是他那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知识分子政策的决心和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如苏谦益院长所希翼的那样,今天学校已是硕果累累,枝繁叶茂。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北理人,正高举着前辈用鲜血和汗水所染色的旗帜,秉承延安精神和北理工精神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