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第十三届“特立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微信图片_2025-11-23_122738_425.jpg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支撑,11月21日,北京理工大学第十三届“特立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学校党委书记张军院士、校长姜澜院士出席论坛,在校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专业学院、异地机构负责人,105名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以及青年教师代表等4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魏一鸣主持。

微信图片_2025-11-23_122742_084.jpg

张军致开幕词。他代表学校向参会的海内外青年才俊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北理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85年来始终传承“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红色基因,当前,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时代号角下,学校诚邀“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才俊扎根北理工,在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上“干成事”。同时,他向与会青年学者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胸怀更大格局,筑牢担当之“基”。进一步提高站位,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找准定位,明确奋斗领域与方向,在新领域中抢占创新高地,在新方向中探索发展路径,在新技术中破解核心难题。二是迈出更快步伐,提升担当之“能”。要坚定自信、破除保守思想束缚,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精准把握新域新质赛道,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挑大梁、当主角。三是立足更高起点,砥砺担当之“为”。要赓续传承学校红色血脉和三代人精神,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接力棒,依托北理工平台,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急需领域建功立业。

微信图片_2025-11-23_122744_822.jpg

姜澜作题为《同心同向同行 共谱北理工新华章》的主旨报告。他系统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展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斐然办学成果。他表示,北理工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在快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红、高、精、尖”的突出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部署推进,职能部门、牵头学院、责任教授、专家同行等全链条支持、体系化培育,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持续优化评价机制激励人才,突出标志性成果,构建长周期、重实效、差异化评价体系,助力人才分类卓越、个性化成长;营造一流生态支撑人才,从科研平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全方位保障人才安居乐业。悉心涵育“潜心恒心”的人才成长沃土,构筑“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才发展生态。北理工希望与广大青年学者携手,共赴新程、共创新局、共谱新篇!

机械与车辆学院黄亚鑫教授、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张帅龙教授作为海外归国青年教师代表,分别以《执“超快激光”之笔,与北理工同书微纳新篇章》《在北理工打造“芯片上的实验室”》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们结合自身加盟北理工的亲身经历和入职以来的成长感悟,分享了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沃土上,学校与青年人才“彼此滋养、共同成长”的发展故事。

11月22日,论坛进入分论坛环节。珠海校区、各专业学院及异地研究机构将组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人才洽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助力与会青年学者深入学院,与科研团队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共谋未来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