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大讲堂】唐本忠院士讲述“创新研究三部曲”


  11月26日上午,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材料学院和校科协共同承办的北理工“百家大讲堂”(第137期)在中关村校区研究生楼101报告厅举行。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本忠应邀作“创新研究三部曲”的讲座。校科协、材料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副校长龙腾为唐本忠院士颁发了北理工“百家大讲堂”纪念证书,材料学院院长庞思平教授主持讲座。

  唐本忠院士首先提出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为什么做研究”“做什么研究”“怎么样做研究”,并逐步提出了创新研究的三部曲:“发现新现象、挖掘新问题”“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模型”,以及“开发新应用、开拓新领域”。唐本忠院士结合其团队开发出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的研究经历和体会,重点介绍了什么是聚集诱导发光,聚集诱导发光理论的提出和验证的经过,以及这一新材料在电子信息,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还提到,相对于传统的“抑制”策略,“诱导”的思想绝对是另辟蹊径。AIE类材料是具有典型的“人多力量大”特性的分子,越聚集越发光。传统的“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分子像是一群个性极强的骁勇战将,可集合在一起反而会互相掣肘,几乎无法实现1+1=2的力量累加;而AIE材料则是守序的列兵,越是靠近就越是声势浩大,越是势不可挡。

  在互动环节,唐本忠院士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讲座结束,热烈的掌声响起。唐本忠院士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科学的世界中,探索人生的哲学,令青年学子和青年教师生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1982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多伦多大学化学与药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至今历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张鉴泉理学教授。2006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至今担任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2012年起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2012年至2014年间兼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2015年担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研发具有光、电、磁和生物功能的先进材料特别是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材料并拓展这些材料在诸如光电器件,高灵敏度的化学、生物探针体系,和生物荧光成像等领域中的应用;2)设计合成新型高性能聚合单体,构筑新型大分子,3)探索适用于线性和超支化共轭有机或有机金属聚合物合成的新型聚合体系,开发适应于多种官能团的具有立体选择性的催化体系和聚合反应。

  基于唐教授在聚集诱导发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在领域的引领作用,应世界著名的Wiley出版社的诚挚邀请,他与国内外研究AIE材料的各大课题组共同撰写了一本有关AIE的专著,现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总引约67,000次,h因子为126。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等。在学术会议上作了4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50多项专利。现任ACS新闻周刊Noteworthy Chemistry专栏科学新闻撰稿人,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 (RSC)总主编,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高分子化学丛书主编,Polymer Chemistry(RSC)和Progress in Chemistry杂志副主编等。

  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于2002年获得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B类,海外华裔科学家)称号,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中国化学会王葆仁奖和Elsevier杂志社冯新德奖,2012获Science China Chemistry杰出贡献奖,2014年获伊朗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研究组织颁发的Khwarizmi国际奖和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连续2014-2017年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2016年,AIE纳米粒子被《Nature》列为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是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原创的新材料;同年,美国CNBC电视台以“Year of Cancer”的主题,实况专访唐院士,向全球直播介绍AIE荧光探针在识别癌症细胞等领域的应用;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以第一项目完成人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