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北京理工大学青年师生暑期赴四川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发布日期:2004-08-23 阅读次数:
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们一行28人,满怀崇敬和怀念之情,来到风景秀丽、地灵人杰的四川,参观了邓小平同志故居, 在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革命老区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还走访了西南技术物理所、航天062基地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在国防、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深深体会到了一代又一代国防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短短的几天中,所见、所闻无不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情系小平故里,追寻伟人足迹
一代伟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诞生在广安协兴牌坊村。他从这里踏上革命旅程,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生,建立了卓著功勋。他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他深深地眷恋桑梓和乡亲,留下了“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人民怀念小平同志功德,向往广安这片热土,在即将迎来伟人诞辰100周年这一特殊的日子,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来到广安。我们首先到了思源广场,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性城市广场。
思源广场突出致富思源主题,是邓小平百年诞辰的标志性工程。思源广场占地530亩,其中主景区面积180余亩。分别按功能设立:主景广场,文化活动区,健身活动区,林阴活动区,草坪活动区,水景区,林阴停车场,台型接合广场。主景广场规划有中华一绝的"实事求是宝鼎"、气势磅礴的音乐喷泉、富有特色的大型雕塑等景点。两侧分别建有市图书馆和游人中心。在这里,随处可见邓小平同志生前的语录:“实是求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思源广场溶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炉,造型气势恢弘,铸世界最大青铜宝鼎于其中,水景光怪陆离,堪称蜀中一绝;城市出口宛如花园,绿树成行,绿草如茵;入夜华灯齐放,霓虹闪烁,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展示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风貌。
到广安的第二天,我们便来到了世人景仰的邓小平纪念馆。这里幅员29.91平方公里。新颖的定位创意,独特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管理,一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已经形成。邓小平故居位于邓小平纪念馆核心地带。在绿色小道中穿行一阵后,一幢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映入眼帘,这就是邓小平故居,故居系邓小平祖上三代陆续建造的,房屋共17间,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工艺精湛,风格独特。邓小平故居古朴典雅,翠竹掩映,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故居中伟人用过的物品,生动描述伟人少年时代生活的图片,都向我们展示了伟人少年时代的生长环境。此外,纪念馆内800亩核心区树竹苍翠,环境幽雅。十里绿色长廊葱茏叠翠,“国防林”、“青年林”、“巾帼林”、“大学林”等70多个园林蔚为壮观。邓小平青少年时期活动场所全面恢复,清水塘碧波荡漾,洗砚池荷花绽放,德政坊庄严肃立,牌坊村独具风格,佛手山花果飘香。邓小平故居陈列室造型别致,寓意深长,布展设计世界一流。
如今,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建设已成为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生态公园,这已成了441万广安人民的奋斗目标。因为2004年8月22日是小平同志百周年诞辰纪念日,广安人民在这一天,为小平同志献上自己最诚挚的敬意。而我们在这里体会少年邓小平成长的时代与环境,感受他心中渐渐燃起的爱国激情和雄伟抱负,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传承国防精神,献身国防事业
离开广安,我们到达成都,7月15日上午我们参观了西南技术物理所,它是我国最早研究和开发激光技术的研究所,精确制导技术是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所的党委书记、我们的校友为大家介绍了所里情况: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率先开发激光技术应用的专业研究所。40年来,坚持以技术开发为中心,以“求实高效,团结创新”为宗旨,竭诚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服务。现已成为军民结合、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综合型科研经营单位,在国内外的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同美、英、日、法、德、俄、加拿大、瑞典等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该所已拥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现有职工896人,含各类专业科技人员629人,其中研究员33人,高级工程师197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3人,全所有硕士、博士107人,其中有留学美、英、加拿大等国归来的专家和学者。激光技术是该所稳定发展的领域。他们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Nd:YAG激光晶体,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Nd:YAG激光器,第一台硅光电二极管激光探测器,第一台Nd:YAG激光测距机,第一具采用激光测距技术的火控系统。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由于激光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光电综合制导技术新领域。
该所承担的国家工程型号研制任务,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课题,承接的国内外各界用户委托技术开发,合作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服务,均以“技术高新,质量优胜”的实力,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设计、开发、研制的YAG激光材料,中频声表面滤波器件、激光医疗机、激光探测器及其组件,应用电视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都具有广泛的市场。
继西南技术物理所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O六二基地,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是中国航天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主要研制和生产各种型号的导弹。基地主体位于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建成占地面积2300余亩,集科研、工业、商贸、办公和教育于一体的航天科技园区。四川航天科技工业经过近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以大型成套设备、电子控制仪器设备、伺服机构、发动机、火工品研制等为主要特长的航天产品科研生产体系。拥有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完善的工艺配套能力。
在基地,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车间,产品陈列馆,有关人员为我们介绍了基地的发展历史和科研、生产现状;基地承担了国家多种航天产品的科研生产任务,先后参与完成国家多批重要航天型号产品的生产和研制,为“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回收圆满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7月16日考察团冒雨来到位于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首先参观了科技馆,然后听有关人员介绍该所的发展历史和科研现状,尤其是通过电影和其他演示手段为我们年轻师生再现了当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发射的过程,开阔了眼界,也震撼了心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占地四千多亩,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科学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12个研究所、100余个科研室和30多个生产车间及3万多台(套)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
通过参观,我们为我国老一代科学家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所感动,尤其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杰出科学家。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孜孜以求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思考和启发
虽然我们在在三个单位的参观的时间都很短暂,但借此机会我们和该院(所)的领导和校友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并就今后各自在科研,用人等多方面的合作畅所欲言。大家都感到收获巨大。
除了对相关的研究有所了解外,我们还发现,这些国防研究单位都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鼓励大家学习深造,积极接纳年轻的力量到重大研究项目中,有意识地培养年轻的带头人,比如西南技术物理所,有31岁的带头人,40岁的研究员,30岁的主任设计师等,提倡在实践中学;加快培养、培训,根据个人的爱好(如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加以培养,宽松的发展空间,较高的平台,频繁地与国外合作,加强技术引进等,使这里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地方。O六二基地高度重视人才战略,重视知识更新,重视人才的开发,近年来已与国内多所重点高校联手办起了在职工程、管理等硕士研究生班。现已有一大批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和成为技术带头人。
众所周知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现代国防是一个大系统,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体制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工业建设、国防工程建设和战场建设、军事交通、人力动员准备、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建立国防法规等。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世界各种矛盾正在深入发展,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接连不断,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面对这样的形式,作为青年师生,我们如何寻求发展,如何让自己的知识奉献我国的国防事业,又如何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几个单位的校友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年轻的学生,要努力学习,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不论将来到哪儿,都要融入该单位,要脚踏实地地立足本职工作,凡事要锲而不舍,不能轻言放弃,只有一步一步地走,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还意识到,在科研方面,学校和企业或研究单位的沟通有待加强,我们确实需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而企业内有我们从事研究的平台,只要双方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是可以在产学研的结合上迈出一大步。
本次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深感责任重大,使命非凡。大家表示: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立志为国防科技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打好基础,立足岗位,钻研本专业知识;要经常走出校门,开阔眼界,尤其是将自己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将把我们的体会收获融入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立志献身国防事业,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