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希望展望未来—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燕京新闻社20周年社庆典礼胜利召开
发布日期:2005-04-20 阅读次数:
供稿: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郝晓玲 编辑:刘淑鲜
4月17日,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燕京新闻社20周年社庆典礼在中心教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杨宾老师、校长办公室主任姚利民老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贺亚兰老师、原三系党总支书记董三多老师、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原三系党委副书记张振华老师、校团委书记张启鸿老师、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蔡颖老师、副书记副院长郝洪涛老师等到会祝贺。赵长禄副校长也通过镜头表示了祝贺。清华大学《紫荆》社、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人大》报社、北京邮电大学《北邮今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人》、北京科技大学《北科大青年》报社、中国农业大学畅想文学社、首都体育学院《劲神》编辑部、石油大学(北京)《跨世纪》团刊、北京化工大学《北化青年》等17家兄弟院校的新闻文学社团表示祝贺,晨帆新闻社、宇思社、《博约》杂志社等多家兄弟院系的新闻文学社团到会表示祝贺。燕京新闻社20年以来的社友也纷纷到会加入社庆行列,他们是第一任社长吴光秋,现为中央电视台记者的;第三任社长尹江辉,现在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任职;第八任社长张骥;第十任社长杨海老师,现为设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等十多名老社友。
20世纪80年代,一群热血男女满怀激情地创办了“北京工业学院三系《小草》编辑部”,1985年成立学生社团《三系观察》,并逐渐成长壮大,发展成为三原色新闻社。1988年,在李志祥副校长的提议下,正式改名为燕京新闻社。多年来,燕京新闻社得到了多位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指导,燕京新闻社也始终不忘学校及学院老师给予他们的期望,坚持在北京理工大学校园新闻建设上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坚持为广大学生服务,成为广大学生的知音。燕京新闻社的多种活动也在全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燕京之声》、《观察潮》、诗歌朗诵会、书画大赛、脚步征文等等,成为北京理工大学重要的学生新闻社团之一。在多年的工作中,燕京新闻社学生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也在不断提高。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宾老师赞扬了我社的“脚步征文”、“潮斋笔会”等传统活动,并希望全体燕京新闻社成员再接再厉,为学校宣传和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蔡颖老师致词,肯定了燕京新闻社在学院宣传工作中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做出的突出贡献;校办主任姚利民老师和党委宣传部部长贺亚兰老师就社团建设、新闻宣传工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庆典大会上,原三系党总支书记董三多老师、燕京新闻社首任社长(原称三原色新闻社)吴光秋师兄等同与会师生共同回忆了燕京新闻社的风雨历程,讲述了过去的动人的故事,对现新闻社表示了真心的赞赏,并对新闻社的未来许下了美好祝愿 。
在庆典大会上,燕京新闻社联合我校宇思社、《博约》杂志社、晨帆新闻社、艺轩新闻社和e时空杂志社等社团联合发布的校园新闻倡议书,倡议全校学生行动起来,发扬延安精神,积极关注身边的新闻,关心时事,及时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为丰富校园活动、提升校园文化而奉献;为校园舆论监督、舆论导向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新闻社团,也将尽职尽责,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相信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新闻工作定能再奏新的篇章!燕京新闻社的忠实参与者,多次获得脚步征文奖的我校学生秦妍也到会发言,同大家共同分享投稿的感受和收获。
最后,在五彩缤纷的礼花中,校团委书记张启鸿老师启动按钮,宣布燕京新闻社20周年庆典活动启动。燕京新闻社将陆续推出“燕京之声”朗诵比赛、风采展等系列活动,为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会后,燕京新闻社的老成员们来亲自来到社团基地——1号楼地下室,重温当年的战友之情,并在纪念册上留下墨宝,激励下一代的燕京新闻人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感谢一代代燕京新闻社的将士们努力奋斗,夯实基础,奋发图强,才迎来了辉煌的今朝;感谢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才有了燕京新闻社二十年兴旺不衰的环境和动力;感谢广大北理学子对燕京新闻社的厚爱,才使得我们拥有了燕京新闻社最宝贵的财富——学生的心。相信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燕京新闻社一定能够“精诚团结、雷厉风行”再谱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