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延安情·国防心(三)
发布日期:2005-08-24 阅读次数:
——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延安团系列报道之三:革命圣地
摄影、编辑:徐子棋 杨友才
在参观众多革命纪念馆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给我们重现历史一幕幕的图片,和那经历岁月洗礼简单至极的领袖的办公和住宿的遗址。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的朴素和勤劳给战士们做出了好榜样。大生产运动期间,中央举行纺织大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获得第一名。
![]() |
红军战士用过的纺车
![]() |
毛主席睡过的炕头
![]() |
朱德用过的打着补丁的毛毯
讲解人员告诉我们,这块打了很多补丁的毛毯是朱老总和周总理深厚友谊的见证,这件毛毯是朱老总送给周总理的,后经过战争的摧残和邓颖超同志的缝补又回到了朱老总手中。生活在硝烟四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代,这样深厚的友谊更加的感人。
![]() |
毛主席在窑洞中写的《战争和战略问题》
在革命纪念馆大门前,毛主席的雕塑屹然耸立在宽阔的广场中间,伟人的风姿展现无遗,看那自信的笑容就仿佛听见那振奋人心的声音“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在纪念馆内,展出了从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分军事斗争和思想文化等多个专题,还有大生产运动的一些工具和图片。从讲解员清脆的声音和迂回大厅里展示的图片中,我们又温习了一次历史。悠远的回忆里,写下我们的感动。
![]() |
延安纪念馆前的毛主席铜像
![]() |
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后合影
![]() |
延安革命纪念馆中的自然科学院
7月21日我们参观了南泥湾革命旧址。毛主席很早就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浩荡的大生产运动把农村生活引向新天地。南泥湾就是很好的历史见证,把荒山开垦成一个遍地稻花香牛羊忙的小江南。讲解员告诉我们,南泥湾一直是要寨,是旧时官阀争夺的目标。后来因回汉两族人相争,而人烟罕至成了荒山野岭。八路军359旅来到这里,斩荆棘开山路,荒野变农田,南泥湾成了革命根据地的后勤基地。那时候,领导干部和战士们同吃同住,讴歌了解放军上下一心的光荣传统。
![]() |
大生产运动开辟的农田
![]() |
背景中石碑上为毛主席的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
南泥湾的薰衣草
![]() |
战地黄花分外香
![]() |
红军改编纪念章
![]() |
党的七大旧址
![]() |
革命口号
![]() |
宝塔山
![]() |
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