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理工学子宁夏生态环保科考行”(四)青铜峡谷生态


摄影、编辑:段 炼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数古峡。悠悠黄河孕育出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宁夏川。青铜峡市犹如一颗璀烂的珍珠镶嵌在富庶的宁夏平原中部。九曲黄河穿境北流,举世闻名的青铜峡拦河大坝坐落于境内。

    青铜峡地处东部季风区域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158天,年降水量260.7毫米。黄河年过境水量400亿立方米,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地下水补给总量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2亿立方米,水质好,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

    青铜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青铜峡出口处,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凌等,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72Mw,保证出力87.6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3.5亿kw·h,以110kv电压向银川市供电。灌溉引水最大流量63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600万亩。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160.2米,最大坝高42.7米。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1960年2月截流,1967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78年竣工。现正在左岸岸边扩建一台36MW机组。挡水建筑物前沿总长度591.85米,自左至右为副厂房坝段91.5米,溢流坝与闸墩厂房坝段262.35米,挡水坝段160米,泄洪闸坝段42米,右岸挡水坝段36米;枢纽由坝、闸墩厂房、副厂房、开关站、泄洪闸、河东总干渠、河西总干渠和高于渠等组成。

  运行效益: 青铜峡水电站自投产以来,充分发挥了灌溉和发电效益。1968年水库蓄水运用初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仅4.78亿千克。青铜峡水库建成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到1984年,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1.3亿千克,净增1.36倍。

    但青铜峡内植被依然非常稀少,而且由于过度放牧的缘故,使得山坡上的植被破坏严重。

    峡谷两岸稀少的植物相对于多处可见的放牧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峡谷的上游,甚至出现了荒漠日渐侵入河岸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两岸不多的绿色对黄河的水土涵养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位于青铜峡上游黄河中间的鸟岛也由于周边环境的恶化而出现了鸟类减少的严重情况。

考察完青铜峡的生态状况,所有队员的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宁夏青铜峡水库西侧的山崖上,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塔群,因塔数总计为一百零八座,俗称一百零八塔。

  据考证,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每当风和日丽,群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着山势凿山分阶而建,由上而下,错落有序,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这108塔,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较大之外,其余均为小塔。塔全部用砖砌成,抹以白灰,属于喇嘛式的实心塔。塔群的总体布局别具匠心,风格独特。民间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其实它是佛教的纪念塔。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人生众多的烦恼,善男信女要戴108颗贯珠,念108遍经。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详和好运。

科考队员在考察青铜峡谷生态的同时,也为这里的深厚文化内涵所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