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师生服务大厅和档案馆新馆正式运行
发布日期:2025-09-23 供稿: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服务中心、档案馆 摄影:党委宣传部 李新宇;档案馆
编辑:吴楠 审核:张东、张笈、徐贵宝、王征 阅读次数:为完善“大服务”工作格局,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深入推进“智慧北理”建设,打造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一流师生服务平台,学校在建校85周年之际,新建设中关村校区师生服务大厅,为师生提供一站式、一体化、集成化服务;档案馆新馆开馆运行,为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服务环境。
9月23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师生服务大厅揭牌仪式在中关村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张军、校长姜澜出席活动并为师生服务大厅揭牌。
张军、姜澜在揭牌仪式上强调,要强化大服务理念,将大厅作为服务学校师生、展示办学形象的重要窗口,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要聚合要素资源打通协同链,大厅不仅要实现物理空间的整合,更要推动数据融通和业务联动,成为资源协同共享的示范平台;要聚集师生力量熔铸向心力,充分发挥文化展示区和交流共享区作用,营造有价值、有温度的服务环境,使之成为凝聚师生、文化育人的新阵地。
师生服务大厅的建成启用,是深入践行“以师生为中心”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
全新落成的师生服务大厅总面积为533平米,位于中关村校区图书馆一层东北侧。学校统筹空间,整合原中关村校区教师服务大厅和学生服务大厅,通过流程再造、业务集成,实现资源融汇、功能融合、数据融通,为师生提供一站式、一体化、集成化服务。
大厅以“功能集成、智慧赋能、文化浸润”为设计理念,设置综合服务区、外事服务区、自助服务区、数字体验区、文化展示区、交流共享区及后台办公区等七大功能区域,集“高效服务、数字体验、文化展示、交流研讨、知识共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让服务更加智慧、更富效率、更具温度、更有价值。
大厅以AI赋能服务,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整合服务事项,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线上办、自助办、集成办”,设置教师和学生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师生业务“一窗集成”。依托“i北理”桌面端和移动端,探索师生服务数字大厅建设,着力实现业务“一网通办”、数据“一屏尽览”。大厅数字体验区设有智慧服务大屏,实时展示线上线下大厅运行概况,并提供智能问答、智能导览等智能化交互服务。
自助服务区引进多台自助服务终端,提供人事证明打印、资产标签打印、财务报账投递、因私证照借还、因公证照信息自助采集,校园卡充值补卡、成绩单打印、学生注册报到等多项自助服务,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自助办理。
文化展示区以“浸润式体验、场景化育人”为设计理念,设置主题文化墙、文创展示柜等,立体化展示学校红色校史,营造兼具文化底蕴与服务温度的环境氛围,打造校史传承、学术精神、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新阵地。师生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可通过文化墙、实物展陈、校园文创等多元载体,直观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在耳濡目染中感悟北理工精神。
大厅在提升服务效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精心设置交流共享区,由等候交流区、访谈工作室、母婴室及庭院花园等多个空间组成。等候交流区配有舒适的沙发座椅,提供电脑上网、线上查询、现场打印等便捷服务,同时配有各类图书、杂志等,让师生在休息等候的同时享有阅读服务。访谈工作室配备桌椅、投影设备,可用于师生小型研讨。
紧邻师生服务大厅的图书馆小院内还有环境优美的庭院花园,设有咖啡厅、休闲座椅等,为师生提供休憩交流的舒适空间。
为进一步提升档案服务质量,为广大服务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服务环境,2025年9月,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新馆在良乡校区全面投入使用。
档案馆新馆建设充分突出服务师生理念,新馆位于徐特立图书馆一层东南部,馆门毗邻校园道路,方便师生进出。新馆主体面积1414平方米,为方便校内外师生群众的查档需要,新馆专门建设了宽敞明亮的综合档案阅档大厅和人事档案阅档空间,为方便各单位办理归档和审档业务,新馆设置有专门的档案处置室和审核室。
新馆还设置了“总服务台”,确保各类服务需求及时得到响应。在新馆规划建设过程中,档案馆本着绿色高质发展理念,聚焦核心业务,压缩行政办公室空间,着重扩大档案库房面积,建设了现代化的档案库房,推动学校核心档案资料的保管保护迈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加强重要涉校版本资源保护,新馆还建设了“展存一体”的版本资源库,在全面提升硬件的同时,学校着力推动“智慧赋能”档案服务,在持续优化校内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针对面向校外提供档案服务中的难点,通过认真梳理、再造办事流程,建设了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档案服务预约系统”,校友等非在校师生通过手机就可以享受“一键下单,证明到家”的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