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动态

【新闻特写】追寻求是初心 争做时代新人 —— 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追寻求是初心”红色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编辑: 张锋 时间:2019-07-2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

  

  2019年7月1日,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的16名师生在南泥湾旧址唱响这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为中国共产党98华诞献礼。

  

  一九四二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徐特立院长提出了“实事求是”,不要“自以为是”,并指出这是学风中最重要的。二零一零年,北京理工大学决定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确定为北京理工大学学风。二零一八年,北京理工大学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并创新施行北理工育人模式的书院制大类管理,求是书院应运而生。

  为更好地教育引导求是书生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求是书院在学校学生工作部、团委的指导下于暑期学期组织开展了以“追寻求是初心·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赴延安红色社会实践。

  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实践团成员们,在短短五天的实践过程中,依次到访了路遥墓、自然科学院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梁家河知青旧居、延安大学校史馆、路遥文学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旧址、宝塔山、四·八烈士陵园等红色实践基地,通过一首首高亢的陕北民歌,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以及淳朴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璀璨的延安精神,为每一位团员留下了深刻且意义非凡的印象和诸多收获。

  

  走进延大校史馆,追寻北理工的根

  7月2日,实践团前往延大校史馆,从中感受革命烽火中,中国共产党办学的艰辛。成员们注视着墙上的延大旧照片,打量着那简陋的实验仪器,除去心酸,还有满满的对党的感激和对当时教育者的崇高敬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困难多么的不可逾越,都阻挡不了中国共产党发展教育的决心,都不能打消中国共产党探求时代先进技术的愿望。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也做到了这一点,以自然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教育机构,不仅生产出了马兰纸,还研发出了高能火炸药,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

  

  唱红色歌曲,观红色舞台剧,忆红色经典

  7月1日建党节,实践团走进南泥湾。为了更好地感受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区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伟大胜利的热闹场面,成员们现场学唱《南泥湾》和《解放军的天》,感受淳朴的陕北民风。团员们感受陕北民歌魅力的同时,也被歌曲背后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在巨大的红色党徽前,团员们用慷锵有力的歌声,表达对当年革命建设者的崇高敬意。

  7月3日晚,实践团前往观看大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革命者们对儿童的关心。当战争来临,英勇的生命像海浪一般奔流不止,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继续冲锋陷阵,一群人倒下了又一群人接踵而至,英雄的母亲保护着保育院的孩子们走完了自己的征程,希望在爱的呵护与召唤中不断凝聚,迸发出推动中国革命永远向前的不竭动力。

  

  走知青道路,重温总书记为民情怀

  7月2日,实践团赶赴知青旧居——梁家河村。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生活了7年的地方。习近平在这里渡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梁家河群众绿化荒山、引进沼气、打坝淤地等,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让群众脱贫致富。在实地参观了知青旧居和习总书记当年工作的地方之后,成员们切实体会到了习总书记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感悟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在劳动中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的过程。

  

  参观革命旧址,弘扬延安精神

  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和宝塔山。伫立在革命旧址前,我们眼中浮现的是党中央在昏暗的油灯下从事革命理论研究和军事指挥的场景,浮现的是在敌军飞机来临时,大家相互搀扶着奔向防空洞的场景,这一切化为中国革命的火苗,并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成为摧毁反动势力,推动革命走向成功的熊熊烈火。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我们唯有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真正继承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更为强大的力量。

  

  聆听先烈事迹,感悟革命精神

  实践团在延安的几天里,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副教授王群燕老师为我们在不同的地点围绕一个核心上了五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在感叹王老师研究深入的同时,也被王老师传达出的革命精神的的内涵深深打动。

  在张思德广场,我们聆听了默默奉献的张思德,为救战友不幸牺牲的感人故事,懂得了,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心存人民,善待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我们在小小的岗位上,也配得上“伟大”和“不平凡”的称号。

  在南泥湾,我们从王老师那里深入了解了南泥湾开垦的不易,感悟到了南泥湾精神的深刻内涵。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鲜明代表,其传达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本道理让我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也保持昂扬的状态,拥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在梁家河村,王老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展现了习近平从怕吃苦到肯吃苦的转变历程,教育我们青年一代要积极接受锻炼,扎实增强自身能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王家坪毛主席旧居前,王老师就“父子情深”为我们讲述了毛主席教育长子毛岸英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们也记住了王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不止注重理论学习,还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四八陵园前,王老师为我们讲授了最后一课: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全方位为我们讲述了延安精神的四个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最后,王老师寄语: 青春是创造奇迹的,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心向党,建功立业新时代。发掘潜力,发挥能力。学习永远在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王老师陪伴的几天里,大家受着延安精神的熏陶,心灵受到深深的触动,立志要做新时代优秀的时代新人。

  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抚今追昔,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感受延安精神,学习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一周的社会实践充实且饱满,使实践成员们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党史和精神教育,也对北理工精神、对“求是”精神、对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精神的价值在于传承。在延安时期,一批来自中华大地的有志青年,冒着战火的硝烟,执自然科学抗日救亡。在简陋的窑洞瓦舍中,孕育了学校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原点,北理工图强而生,学基始奠,创业启程。而今,延安精神,如连绵不绝的清流,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共产党人的血脉,不断催生出奋力进取的前行力量。

  作为根在延安的北理工学子,北京理工大学服务国家,特色发展,铸下矢志军工的忠魂,开创“京工岁月”的辉煌,北理工学子应该始终牢记党和国家发展奋斗历史,牢记北理工历史,秉承“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而作为求是书生的我们,更应该也必须深刻理解并践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强本领才干,不忘初心,在新时代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争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