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动态

【求是知行讲堂】第十四期——北京理工大学张小玲教授讲述—分子识别与化学生物传感 从新冠肺炎疫情谈起

供稿: 求是书院分团委 摄影: 求是书院分团委 编辑: 张锋 时间:2020-04-16

  四月是一个美丽的月份,花儿吐艳,碧水传情。四月的北理,更是让无数北理工人为之动情感叹。

  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本应在美丽的校园里发展兴趣爱好、学习知识技能的北理学子们不得不在家中进行学习。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北理学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此,四月十四日,求是书院举办了这次“知行云讲堂”活动,邀请到了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张小玲教授作为主讲人,通过直播的方式来为北理学子带来了一次精彩的讲座。在直播平台上,讲座直播间人气将近5000。报告会由求是书院团委书记、综合办公室主任张锋老师主持。

  张小玲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introduction、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三个部分。首先,教授简要地介绍了化学与化工学院,从历史沿革、学科专业、化学、化工专业的特质、人才培养和代表性研究等方面向大家做了简要说明。然后,教授主要从分子探针和纳米探针两个方面较为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随后,张小玲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疫情期间,北理工人为防疫抗疫做出的贡献,为大家展示了化学与化工学院的诸多在读大学生在家里开展的一些与防疫抗疫相关的课题。

  通过直播这种便利的方式,张小玲教授的讲座让大家更直接的感受到了我们北理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北理学子也都在家中认真的观看了张教授的讲座。

  

  通过张小玲教授将近一个小时的精彩开讲,大家对化学与化工学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同时,张小玲教授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自动隔离在家我们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北理学子也应该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满腔热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抗击肺炎疫情,有我化学化工!

  

  附主讲人简介:张小玲,分别于1984年、1987年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2003年获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调入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2005年12月应日本筑波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IST)邀请作为特聘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2008-2009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访问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光学探针试剂及功能化纳米晶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分子识别与化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

  

  附学生感想:

  求是1813班刘文航:

  在看这堂直播课前,我总感觉关于病毒的研究离我们很远,我才大二,还没学到多少东西,这应该不是我们能关心的事。可直到看了直播我才知道,我的老师一直都在参与病毒的研究。张小玲老师经常在我们的仪器分析课程群里发新冠病毒的研究资料,我还以为是老师要我们多了解相关的知识,现在我才意识到老师是要我们能够自发地为抗疫献策。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有报效祖国的责任,疫情离我们很近,哪怕我们所做甚微,我们也要有为国家出谋划策的胆识。

  求是1814班孙鹏远:

  本次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小时。但是张老师却给我们分享最前沿的知识和她的思考,也让我对科研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应该研什么,怎么研。虽然讲述中有许多不懂,但是她对科研的那份认真让我受益匪浅。

  张小玲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假期间所做的工作,研究中不仅利用AIE荧光探针特异性识别CK-B,还能以此为基础双管齐下以光热和药物手段治疗杀灭癌细胞,目前看来药物已经在小鼠实验上取得了卓越成效,想必以后一定能在癌症治疗技术上有更大的贡献,然后张老师又展示了17级本科生在抗击新冠病毒方面做出的设想和方案,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思维,使我受益良多。

  求是1901班舒浩洋:

  本学期首次云讲堂,张小玲老师讲解了分子荧光探针识别生物活性物质的机理及纳米探针在诊断、治疗肿瘤方面的作用,并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北理工科研团队与17级学长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通过这次云讲堂的学习,我不仅近距离地接触、了解到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方面前沿的科研成果,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决心,更明确了自己作为新一代中国青年应当具有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研究成果服务祖国发展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