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缺氧可以,但北理工精神不能缺


  “在拉萨,因为海拔高,缺氧是个正常现象。氧气可以缺,但是咱们北理工人的精神不能缺!”这句话已经成为北理工援藏干部郭宏宸的座右铭。自2018年11月19日来到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挂职,郭宏宸已经到拉萨13个月了,从陌生到熟悉,这位东北小伙已经对援藏岗位上的各项工作驾轻就熟,作为共产党员的他,正在为西藏信息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那份北理工力量。

  “西藏对我来说还是远在天边的概念,但是作为北理工培养的学生,学校那种矢志报国的红色基因,深深影响着我,所以当国家有需要时候,我愿意为国家做出一个青年干部的点滴贡献。”2018年7月,当得知工信部关于选拔信息化干部到西藏自治区挂职的通知时,经过认真思考,作为一名青年管理干部的郭宏宸,郑重提出了参加援藏的申请。经过组织考察和选拔,郭宏宸接到了西藏自治区经信厅的任命通知,正式成为一名援藏干部。

  按照援藏工作的统一部署,郭宏宸挂职在西藏经信厅担任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全区信息化建设经常性技术支撑工作以及电子政务网络的组织建设和运行等工作。与在学校工作不同的是,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力量弱,很多技术支撑体系尚不完善,工作开展起来困难不小。“有困难没什么,我们来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咱们北理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带着一份北理工锤炼的品格气质,郭宏宸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查阅资料,亲力亲为,真干、实干。

  “即便在拉萨,也并不能完全了解真实的西藏,必须要深入基层。西藏地域辽阔,地广人稀,这导致很多地方的道路交通情况很差,每次往基层跑,感受最深就是颠簸的土路和超长的路程。如果遇到下雪,路面有雪和冰,有时候左面是山、右面是悬崖,确实很危险,现在想想有点后怕”。

  今年7月到8月,为了解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在基层的网络通畅情况和建设进度,郭宏宸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了阿里地区。“我们这次去基层,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调研环节,这也让我这个援藏时间不长的青年干部迎来了对身体的极限考验”。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由于缺氧,郭宏宸晚上无法躺下睡觉,只能保持坐姿,“年纪大的同志们也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还年轻,这没什么,感受真实的恶劣环境,更能拉进和群众的距离,这也是砥砺意志、锤炼作风的更好诠释。”面对气候带来的困难,郭宏宸这样说。

  “我们负责建设的电子政务外网上,运行着自治区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各类系统,比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等,可以大大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网上办事效率,目前已经实现了自治区、地市、县区和乡镇的四级覆盖,是党和国家通过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真正好举措。”虽然辛苦,但是提到自己负责的工作,郭宏宸总是感觉到光荣和自豪。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绩,拉萨作为自治区首府,为援藏干部提供了有力的生活条件保障。虽然,物质保障有力到位,但是“氧气保障”就只能靠个人来克服了。“刚到西藏时,我差不多适应了有一个月,那会每天感觉身体都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走路稍微快一点就会喘,当时也是冬天,很干燥,每天早上起来都流鼻血,心跳120、130的都是常态。”冬季的拉萨氧气不足内地的70%,且气候干燥难耐,这让长期在内地生活工作的郭宏宸适应了好一阵子。宿舍里长期摆放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剪开口的大矿泉水瓶,见证着他的成长。“虽然,高原反应并不是适应适应就能完全消失的,失眠什么的还是常态,但是总体来说我也算在这里扎根下来”,说起自己的身体情况,郭宏宸愈发黑红的脸庞上总是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从首都北京到雪域高原,北理工的援藏故事刚刚落笔开篇,传承红色基因的北理工精神,也伴随着郭宏宸踏实勤勉的援藏工作,正在书写着一份新时代北理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精彩答卷。